国家公布修仙真实存在腊月祭祀礼仪背后的信仰深度探究_道教文化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宗族。有很多人受着新的影响,片面地以为礼就是对阶层的固化,是限制自己思想自由发展的牢笼。客观地说,这不过是将礼在实行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人为的僵化,当成了是礼的本源和本质,是以偏概全的。

纵然我们现在一提到“礼”,人们往往会和儒家思想联系起来,至于道家的思想,则多与逍遥、自由等概念划等号。但道家是从来都不反对礼的,传承至今,道家甚至承载了中华文明之礼中的诸多优秀成分,譬如说朝拜、敬畏、修身等等。

既然已经时值腊月(腊月之“腊”,便是祭祀的意思,祭祀当然且必须要按照既定的礼节进行),那么我们就来说一说在祭祀这件充满了宗教仪式和氛围的事情中所表达出来的信仰的现实意义。

首先,要对祭祀的对象进行说明,其并非是按照某些说法而定义的虚空神明,而是中国传统中认为具有普遍意义上的“天”或者“天道”,进而衍化成具有人格化神明。对这些神明进行祭祀,对自然万物表示敬畏,也是一种信仰行为。

同时,我们也应该进一步看到,在种种祭祀行为背后隐藏的是一种试图融合自然规律的情志追求。这正体现了追求“道法自然”的理想。在整个宇宙体系中,只有人类才具备选择性地与其它事物相结合,以农耕为特征的人类才能从自然界获得生存基础。

基于此,也就更加有必要强调在文化与文明程度相对不高古代社会里通过一定规则行使灵魂活动作为有效教化方式。随着社会生活发展进步,我们增加了更多内容,如宗教戒律中的禁止妄语、欺诈、奢靡浪费,以及尊重他人的关系。此举旨在引导心灵,使得个体减少私欲实现共同目标,即人人返璞归真实现社会大同。

然而,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样的理想难以达到,但谈论任何教化都不能忽视人类作为生物的事实。为了满足需求,不断做出贡献以保证社会前进,同时这种主动性也是客观存在的一部分。在这个层面上,将个人发展与世界平衡统一起来就是教化存在目的之一——把个人提升与世界保持协调相结合。

再者,我们需要认识到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即人的精神升华。一方面要成为好人才;另一方面还要实现成为更好自我的潜能。在我们的信仰体系中,与天地自然及神明交流的心态,并且赋予祖先或圣人的崇拜意涵,让他们指导我们的智慧,这正体现于我们践行并受益于祖先智慧之上。这两点看来,从外表表现出的仪式和内心深处真正持有的信念之间形成了一致,为了一年新起头得到指示去改正错误或增添善良。这一切都是向自我内心忏悔的一种方式。当外部形式(如守旧)与内部真理(如理解)完全融合时,那么每个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正确路径,从而不违背宇宙规律而存在,就像是被天定命的一位"自然人"一样。如果能够这样认识自己,就意味着修养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的问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