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这部传世之作,竟然与众不同,它的真相被掩盖了。完整版的老子智慧,如今揭开,让我们一同探索对“道法自然”的深刻理解。
《道德经》,又称为《老子五千文》,是春秋时期李耳(老子)所著,这本书在前秦时期诸子百家兴盛时期成为了名篇之一。它详细阐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是道家思想的源泉。这部作品共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篇为《德经》,下篇为《道经》。最初并未分章,但后来前37章改编成了《道经》,从第38章开始的部分则变成了《德经》,总共有81个章节。
这部书以“道德”二字作为纲领,其内容广泛,涉及用兵养兵、治国安家、修身齐家以及养生问答等多方面的问题,但其中最重要的是其思想性,以此为主旨,其他内容都围绕着展开。文章内容深奥而意义重大,有些地方晦涩难懂,但整体上包含了万象,不像其他文章那样只专注于一面,因此,《道德经》又被誉为万经之王。
目前流通的现代版本的大多数都是王弼所著,全文共计5162字。他是一位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經學者,也是魏晋时期的一位代表人物。他热爱老子的教导曾任尚书郎,他主要作品之一就是解读老子的注释——《老子注》。由此可见,我们目前看到的大部分《道德经》并不完全是由老子原本所写,而是在之后由他人补充完善。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一座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些古代文献,其中就包括了早已流传千年的 《 道 德 经 》。虽然这个发现并没有特别令人惊讶,因为现代社会中已经普遍认知过这本书,并且很多学者还将其视作家庭必备。但经过复原后发现,此次出土的 《 道 德 经 》与现行版本存在显著差异。
尽管仅有一些词义上的误差,这通常不构成问题,因为古代文字记录和传播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错误,只需要对比校正即可。但遗憾的是,有些地方语义与我们熟悉文本大相径庭,即使只是极小程度上的差别,却蕴含着巨大的区别。我将指出其中最明显的地方进行说明。
例如,在 《 道 德 经 》、《 道 经 》第14章:
通行本:“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古本:“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从两者的对比可以看出,即便句式看似无异,“ 古” 和 “ 今” 两个字简单交换却造成了巨大的歧义。在通行版中意味着把握过去存在的事物,用以驾驭当下的具体事物;能够认识宇宙起源,就叫做认识“ 道”的规律。而在原始版本中的 “ 执今”,则要求把握当下的事物,用以驾驭现在的情况,从中探寻远古起源,这就是大致掌握“ 大 道”的要素。这才符合 老 子 的初衷,将旧有的制度,无论过去多么辉煌,都不能融入今天社会,最终自会有人带新希望来到门槛。当一切皆白雪覆盖,我方也自会有人携新绿登门。此处表达的是当前时代应摒弃旧有的礼乐秩序,而采取新的方式去管理国家,使得国家更加合理有效地发展下去。这也是 老 子 的一种政治理念,即认为应该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宜的手段,而不是盲目地追求过去的人间烟火气和美好景象。
标签: 人生感悟的句子 、 如何用道德经骂人 、 女人学易经有什么后果 、 做人大道至简 、 道德经无为而无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