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糖就捣蛋的昆山民间龙戏节

在那个温暖的春日里,昆山民间龙戏节如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穿越时光的长河而来。据记载,这个节日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溯到民国初年。当年的那场大火,在1916年的农历五月中叶席卷了周庄西中街,将百余间房屋化为灰烬。面对这一灾难,镇上的人们聚集一堂,共同筹款成立了一支专业的“火政会”,以防范未来可能发生的大火。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支“火政会”逐渐演变成了一支救火队,他们不仅装备了新式灭火设备,更有了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日,这些勇士们都会进行一次特别的训练——试龙演习。在这天,全镇的人们都要集合,一起展示他们的一身本领。这项活动不仅是为了检验各个队伍之间水龙器具性能,还更是一次团结和合作精神的大考验。

此后的两个晚上,即五月廿三、廿四日,在城隍庙前的戏台上,就将举行盛大的表彰仪式。而两天内共演出两场戏,每场都吸引来了五乡八镇数百名观众,他们纷纷赶来观看这段传统文化遗产。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那“跳加官”这个精彩绝伦的小品,那位赐福之神必须换下红袍,而改穿绿袍,因为红色象征着烈焰,而绿色则象征着清凉之水。

然而,在那些年里,也有一些剧目被严格禁止,其中包括与火有关的情节,如“火烧连营”。这些情节太过触动人心,不适合在这样一个庆祝生命和希望的地方表演。但即便如此,“龙戏节”依然成为一种无价之宝,它不仅承载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更是他们文化记忆中的瑰宝之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