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诗解微明2道无正而正,打通小周天的最快功法
题文诗:至道至无,至无而有,至状无状,至象无象,
至道至正,不正而正,无声有声,无转能转,
无声之声,而曲节成,无转之转,乃能致远;
瑟瑟不鸣,弦以声应;轴不己运,卅辐各旋;
至有至无,至正非正,知书德衰,
知数仁衰,知契信衰,知机实衰。
小德害义,小善害道,小辩害治,
苛悄伤德,小见忘大,有利忘害。
大正不险,所以民易导; 至治优游,所以下不贼;
至忠复素,所以民无伪匿。上有平 正,
下无险诐,上有清简,而下亦然。
老子曰:“圣人立教施政,其终始察其造恩也。”
“造恩”,谓制立教也。故民知书则德衰,“知数”则仁衰,“知券契”则信衰,“知机械”则实衰。
“瑟不鸣,则二十五弦各以其音应;轴不运于己,则三十辐各以其力旋。”
“使有声音者乃是虚声音,使转动者乃是虚动。”
“上下异道,以易治为乱。位高而道大者从事,大事而道小者凶。”
“冠不可践于足、臣不可尊于君,上下乖乱亡。”
老子又曰:“相坐之法立,则百姓怨减爵之令张,则功臣叛。”
故察於刀笔迹者,不悟治乱本;习於行阵事者,不晓庙战权。
圣人先福重关内虑患冥冥外。
愚夫惑於小利忘大害,有利於小而害於大得此則忘彼。“爱人犹己”,刑未滥出。“智莫过乎识人”,识人即为诚心相通真情所及,无化可及。
(默希子注) 老子的这段话,是对《六经》中的修养和政治理念的一种批判与提倡。他认为当时的社会已经偏离了他的理想状态,他提倡的是一种自然顺应的生活方式和政治理论,即“顺天自然”的原则。在他看来,当人们追求个人的利益时,他们往往会忽视更大的社会秩序和个人修养,这就是为什么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仁慈和智慧,以及能够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也是为什么他强调不要过分关注表面现象,而应该关注到更深层次的问题。
(默希子注) 老子的这些思想被后世很多哲学家、政治家所引用,并且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他提出的关于如何统治国家的理论,被认为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人类观念,它强调领导者的角色应该像一个水渠一样,让水流自如地通过,从而达到一种平衡与效率。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老子的思想对于现代管理科学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标签: 无欲无求的女人 、 无为而无不为怎么翻译 、 怎么成为一名道士 、 修行的最高境界的诗句 、 怎么学道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