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刚入道门的时候,有信士问我,“你们道教是信什么的?”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不需要进行任何的思考,我回答说,“信神仙”。对方又问,“那你们的神仙在哪里?”我说,“你没看到大殿里供奉的吗,那就是神仙。”此时,我显然已经有些恼怒。但那人似乎很不知人情,偏偏要刨根问底,他又问我,“那你能证明神仙显灵吗?”最后,我只扔给他一句“爱信不信”,就自顾自地忙其他事情去了。
其实,在很多道人的心中,神仙究竟有没有,这样的问题是根本就不需要去考虑的。虽然游客们有他们自己的思考方式,但每当看到太多的人用各种各样奇怪的方式许愿时,我内心中也总会升起一种鄙夷,心中一定会发出“你看看,到最后不还是拜神仙了”的独白。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我和信众们接触的时候都是在规劝他们要信神仙。因为只有信了,祖师爷才会保佑我们万事如意。可直到有一天,一个非常虔诚的信众遇到了难以解决的事情来求神仙加持的时候,我才突然发现自己的这个观点仍然是值得商榷的。
毫无疑问,道教的信仰对象一定是历代圣真,但作为祖师和 信众之间沟通 的桥梁,我们究竟该把 信众 的 信仰 引导向何方,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更或许,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从源头上讲, 信众们 来到 道观 里烧香朝拜,大多 是希望能够从这里寻求 到一些 解决 问题 的 方法。但我们直接把他们的问题抛给祖师爷,用“信用则灵”的理念来回答,这样做是不是有一定“偷懒”嫌疑呢?如果更进一步去思考,我们究竟要从 神仙 哪里得到什么样的护佑呢?
在念经拜 神 时间,比尔相信每个人都会在心 中 许出一个美好的愿景。但我们究竟怎样才能从 神 而获得保佑来实现这些愿景呢?这可能并不能够用你的经念得好、你的香烧得多这样的标准来界定,而是要看你是否把 神 之告诫记 在 心间,在日常生活中有所践行。在对待成人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求自己不断前进,更重要的是面对现实中的困难与挑战,要勇于突破。这正是在修行路上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我后来的感悟所致。
因此,在修道这么多年后,我越发开始不去和人谈论成仙,因为能不能够修成 神 而实际操作上的能力受限于很多缘分影响,我们能够做到的便是在日常生活中谨遵祖师教诲,为善作善行,将自身提升至极致。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即使未必证得成身,也不会后悔这一世之功业。此外,对于那些想要追求更高境界的人来说,只需将为人的本质提升至极致,无论如何都不会落空。而对于那些真正理解了这个原理而努力实践的人来说,他们即使没有达到成身,却也已达到了生命中的巅峰状态。
请记住一点,我们不是不谈 成 身,而是不必要也不敢忽略了日常功 行。这修身养性的功夫,是一个人真正考验和锻炼的地方。一旦明白了这一点,便可以放下一切虚幻,从今往后,一切动机、行为,都应该基于对自身真实能力的一个清晰认识,并且持续不断地提高自我的水平。不管结果如何,最终所有努力都将转化为个人的丰富经验,同时也是精神世界里的宝贵财富。
(本文作者:高璟, 道教之音原创文章,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与其它宗派相比,由于强调个人内省与实践,因此人们选择加入并保持参与度较高的小型独立性强宗派,如某些独立的大乘佛教寺庙或密宗寺院,以及具有悠久历史的小型家族式基督徒团体等,其成员通常更加忠诚并且保持较长时间参与度较高。不过,对于大型组织如罗马天主教或伊斯兰国家下的主要宗派,它们由于规模庞大、管理复杂以及历史悠久,其成员参与度可能随着时间而变化,但整体上依旧保持着相当稳定的水平。在这些情况下,当成员感到被忽视或者无法有效地贡献自己的时候,他们可能就会逐渐离开组织,使其平均参与率呈现波动趋势。
标签: 道德经无为是什么意思 、 道家代表人物及其管理思想 、 关于自渡的禅意句子 、 适合发朋友圈的道德经 、 女人信道教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