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之人农桑通诀集力田篇第三诗解士明仁义学本教民孝悌共食其力

题文诗:孝悌力田,古人曷为而并言也?孝悌为立身之本,力田乃为养身之本,二者可以相资而不可以相离也。盖自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无不有是理,也无不有是气。爱之理为仁,以此行事则仁;宜之理为义,以此行事则义;自其仁而用之,则亲亲为孝;自其义而用之,则长长为悌,此皆得于良知良能的素质,每个人都共同享有。此等气质虽同,但分属清浊不同,其清者乃士,其浊者乃农、工、商。士以明示仁义于世,而农以赡养衣食于家,不仅如此,工制器具以供日用,而商通过货物交易,使财富流通。此四民种类皆由天所定,以相互依存。在圣人的法度下,他们设定了品节,并通过教化来引导人们,使他们衣食丰足且生活和谐。而在这过程中,最先指导的是士,最重视的是农。

士的根本在于学习,而农的根本在耕作。这就是为什么士位居首位,农次之,然后是工商,这一顺序昭然可见。在古代,每个家庭都会有一片土地,有井party庠(即学校),以及私塾子弟会从新收获的谷物开始学习读书至冬至四十五天后才结束。当聚集时,他们会进行射击和饮酒,同时保持正襟危坐阅读教导的法规;散去后,便投入到耕作中去,因此,没有一个不愿意学习耕种的人。

《诗经》上说:“黍稷嶷嶷攸介攸止烝我髦士。”这便是汉代对力的田考核标准之一帝舜作为圣人,他万世之后还强调要加倍地讲究孝道,并且他自己就曾在地山上耕作过伊尹则训导人们:“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并且他自己就在莘野里耕作过其他地方如冀缺、长沮、桀溺荷蓧等,都因为耕种而活着,所以整个社会几乎没有一个人不会种地。

周朝官员大司徒说:“三岁考察德行艺能然后再提倡孝友”,这一条也是汉代关于孝悌科目的规定。国家最重要的事务应该放在教育方面,其次是在农业生产上。虽然农业劳动很辛苦,比如穿越泥泞和疾病,但是它们对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至关重要。而那些不能工作的人,如瘖聋或行动迟缓的人,即使他们无法像正常人那样工作,也依然能够获得适当的帮助,让他们得到必要的一切,从而保证每个人都能吃饱穿暖。如果有人懒惰或者逃避这些责任,那么这样的行为是不被赞赏的,因为每个人都应该贡献自己的力量来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