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无为而无不为诗解临周公正为下沉定六韬文韬四大礼

题文诗:王问君臣,之礼如何?太公答曰:为上唯周,公正非私;为下唯定,安守职分。周则天也,定则地也。或天或地,法天择地,大礼乃成。文王问曰:主位如何?太公答曰:安徐而静,柔节先定;善与不争,以虚心平志待物以正。

文王问曰:主听如何?太公答曰:勿妄许勿逆拒;许之失守拒之闭塞。高山仰止不可极也;深渊度之不可测也。神明德在于清静,其极情真。

文王问曰:主明如何?太公答曰:“目贵明以观万象,不见其隐处;耳贵聪以闻众声,不闻其微语;心贵智以虑千机,不知其未然。”辐凑并进,则光照千里,无所不照矣。

注释:

①临:居高临下。

②沉:深沉隐伏。

③远:疏远民众。

④隐:隐匿私情,不尽忠诚。

⑤周遍普施恩德。

⑥定安稳守职分。

⑦则效法,上天治理世界,大地养育万物。

⑧守内心的主见、操守和原则。

②辐凑内端集中于轴头,如同会合聚集一致。

译文:

尊敬的国王向先生询问关于君臣关系的礼仪应该是怎样的?

先生回答说:“首先要做到的是作为领导者要洞察人心,而作为臣子要恭顺谨慎。在对待下属时不要疏远他们,在处理事务时要恭顺谨慎。不但如此,还要像普遍施展恩惠一样覆盖全体人民,以及保持稳固如大地一般的秩序。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大道理。”

国王接着询问:“那么对于君主来说,你认为什么才是最好的行为?”

先生回答说:“首先需要保持冷静和专注,有条有节,而且应当保持宽容和谦逊,从中获得一种平衡的心态,以此来维护社会秩序。”

国王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一个好君主应该怎样倾听他人的意见?”

先生回应道:“不要轻易接受,也不要粗暴拒绝。如果轻易接受,就可能失去自己的判断力,如果粗暴拒绝,那么沟通就会被阻断。而且,就像人们仰望着高山那样崇拜,一些事情就像是深渊般难以探究,只有真正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达到精神上的完美境界。”

最后,国王再次提出他的疑惑,“你认为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理解一切的人呢?”

先生回答说:“眼睛能够看到所有的事物,因为它充满了智慧和洞察力,可以看透所有隐藏在暗影中的东西。而耳朵能够听到所有的声音,它敏锐得可以捕捉到每一次细微的声音。此外,更重要的是头脑,它能将这些信息综合起来,使我们能够预见一切未来的情况,即便是在混乱的情况中也不至于迷失方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