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一八一章全文拼音岂不受恩于天地而生岂不有寿于万物而长

力命篇【1】力谓命曰:“若之功奚若我哉?”命曰:“汝奚功于物,而物欲比朕?”力曰:“寿夭、穷达、贵贱、贫富,我力之所能也。”命曰:“彭祖之智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颜渊之才不出众人之下,而寿四八。仲尼之德。不出诸侯之下,而困于陈,蔡;殷纣之行,不出三仁之一上,而居君位。季札无爵于吴,田恒专有齐国。夷齐饿于首阳,季氏富于展禽。若是汝力之所能,柰何寿彼而夭此,穷圣而达逆,贱贤而贵愚,贫善而富恶邪?”力曰:“若如若言,我固无功于物,而物若此邪,此则若 之所制邪?”命曰:“既谓 之命,柰何有制 之者邪?朕直 而推 之,曲 而任 之。自 寿 自 夭 ,自 穷 自 达 ,自 贵 自 贱 ,自 富 自 贫 朕 岂 能 识 之 哉?朕 岂 能 识 之 哉?”

【白话译文】 力量对命运说:“你的功劳怎么能和我相比呢?”命运说:“你对事物有什么功劳而要和我相比?”力量说:“长寿与早夭,穷困与显达,尊重与下贱,贫苦与富裕,都是我力量的范围。”命运说:“彭祖的智慧不在尧和舜以上,却活到了八百岁;颜渊的才能不在一般人以下,却活到了四十八岁。仲尼的仁德也不在诸侯以下却被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殷纣王的行为也不在微子、箕子、三仁之一上,却位为天子。季札没有官爵,在吴国田恒却独揽大权。在首阳山挨饿的是伯夷和叔齐,但季氏却比柳下惠更富有。如果是你的力量所能做到的,为何要使坏人长寿,使好人早死,使圣人才通达反倒低微,使贤人才得尊荣,但愚蠢的人才得到高贵,让善良的人遭遇贫困但恶劣的人享受丰厚呢?”力量说:“如果像你说的那样,我原来对事物没有什么用处,只不过事实如此,这难道不是你控制的事吗?” 命运回答说,“既然叫做‘定数’为什么还要有人来决定呢?我只不过顺着顺利的事情推动一些,对逆的事情就让它自然发展罢了。一切人的生命都自己安排自己早死或者晚死,一切人的福祉都由自己安排,一些人因为自己的能力获得尊敬,有些因为自己的才能获得财富。我怎么会知道这些呢? 我怎么会知道这些呢?”

【2】北宫子向西门子提出了问题:我们同样生活在一个时代里,你却能够成功;我们同样拥有家族背景,你却能够受到尊敬;我们的外貌一样,你却能够赢得人们喜欢;我们的言语相同,你们竟然听从我的意见,我们共同度过了许多事情。但尽管如此,我们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你认为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吗?

西门子的回答是:我们虽然平等,但是结果截然不同。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深刻的差别。

北宫子的反应是,他无法理解这个问题,因为他觉得他的努力应该得到回报。

东郭先生听后,就告诉他真正的问题并不只是关于“厚薄”,实际上,是关于如何看待自己的角色,以及对于世界认可的一种态度。他指出了北宫子的错误,就是把荣誉放在外部认可中,并因此感到羞愧。而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内心坚持真实感受,不去追求外界评价。

【3】管夷吾(即管仲)和鲍叔牙两人结为兄弟般的情谊,他们都是齐国的大臣。在管仲奔赴鲁国时,被鮑叔牙秘密护送到莒国逃脱了一次死亡危险。当桓公即位后,将管仲从囚禁中释放,并任以国家大政。此举成为了桓公霸业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人们称赞鲍叔牙是一个识英雄的人。而管仲曾感慨地说,他曾多次失败,但鲍叔牙始终支持他,这说明鲍叔牙并非仅仅识英雄,更重要的是他理解并支持那些遭遇挫折但仍然坚持理想的人们。

然而,这种描述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历史上的确有人帮助过管仲,比如鮑叔牙,但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利用他们手中的权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从未真正承认或奖励那些帮助他们的手段或信念。这就是历史背后的真相,它揭示了一种政治现象,即权力的争斗往往伴随着个人间隙日益扩大,最终导致社会分裂甚至混乱。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哲学家强调道德修养,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