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这是道教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形成时期。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他们提出了“道”的概念,认为万物都应顺应自然规律,以达到长寿和健康。
秦汉时期:此阶段,养生之术系统化,不仅包括了守一、内丹、房中术、符箓等,还吸收了儒家、墨家等其他思想。代表人物如司马迁,他将黄老哲学与医学结合,形成了具有宗教色彩的黄老道。
西晋至唐末:这一时期是道教养生的成熟期。这一阶段形成顾四时调情志节饮食宜小劳慎房事行气吐纳等方面的养生理论和实践。此外,如葛洪对导引吐纳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胎息法;陶弘景辑录并著有《养性延命原》,成为现存最早的一部养生学专著。
隋朝至清代:这段时间里,练气术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当服食外丹而致死的情况。在这个时候,有些人开始注意到了练气与内丹之间可能存在的问题,也有人提出要避免过度使用金石(含有毒性的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