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和笔者有一个共识,那就是道教在当今社会中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对道教人才的培养和应用。一个宗教(不只是道教),其教化的出发点是人(信众),其主动施予和进行教化的是人(道人,或其他宗教教职人员),其信仰或效法的对象还是人(在宗教上称为神仙,在心理学上称为超人,是对现实人格的超越),因此,从宗教在现实社会中的立足、信仰、发展、教化、传承等等多方位的角度来说,关注于“人”的问题,或许才是真正关注到了宗 教 的根本所在。
在这个基础上,单单以作为五大宗 教 之一 的 道 教 来说,究竟什么样的人是 道 教 需要的人才呢?笔者不才,斗胆做出一下阐释:
首先要说明一点,尽管相比以前的环境,如今的 道 教 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的一些宫观中,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正式居住的人数依然存在,这导致了一些游客产生误解;有的庙里只有一两位老道长面临着无人的传承;还有很多位于景区中的宫观由于缺乏正式居民也未能充分展现真实情况。这些都反映出了当前 道 教 面临的一个明显问题——人才短缺。
因此,我们必须从解决基本的人员基数开始,然后才能更好地选拔人才。建立稳定的基础后,再可以逐步优化人才结构,使之更加适应现代社会与时代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从每个进入到 道 教 系统中的“人”进行基本信仰建设和文化、德性的考核,以确保每个人都具备成为可用之人的保障。
当然,对于入门的问题,我们也不能松懈。在严格把关同时,也需考虑到各个宫观执事者的重担,他们既要维护当下的发展,又需考虑未来。而这些责任落在他们肩上时,不仅需要判断优劣与好坏,还得有能力平衡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之间的情形。
此外,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时代变化带来的挑战。在肯定了老修行们苦功的情况下,也应当以发展眼光看待培养人才这件事。这样,不但能减少因培养而引起的人才流失,也能够促使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 道 教 的事业中去。
最后,我想提醒所有新入门的小伙伴们:不要迷失方向,即便知识水平提高多样化也不妨,只需保持纯真一念去修行,就不会愧对于修行这两个字。而对于如何培养合格的人才,最终还是要遵循四项标准:“上靠得住,有造诣,有品德服众,并且关键时刻能够起作用”。只有认真践行,这份修行的大意才能真正被理解。
标签: 老子道德经第六章全文及译文 、 老子道可道原文和翻译 、 道德经全文及最好的译文 、 道德经感悟心得体会 、 老子《道德经》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