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民间祭灶神之日,道教文化在天然道观中绚烂展开,如同六耳猕猴助阵般热闹非凡。这个传统习俗源远流长,从夏朝就已经有了灶君的尊崇,再到春秋时期孔子言行的《论语》,都有对灶神的提及。在先秦时期,祭灶被列为“五祀”之一,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巨大、流传广泛的习俗。
旧时,每家几乎都会设立“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灶君司命”,据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对各家的火候负责,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送灶神或送灶王,是指腊月二十三日当晚,一家人要向设在壁龛中的慈祥燃烧着眼睛的小白脸状像——木乃伊(即假面)表示告别,这个仪式叫做“辞 灶”。
为了让这位老人家高兴,让他不说坏话,一些地方会用饴糖涂在他的嘴上,有的地方则是将竹篾扎成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他们。这年头,还有人把糖涂在小白脸嘴边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用糖塞住他的嘴,让他别说坏话。
送出这些东西后,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点起火焰,将已供了一年的小白脸像请出,然后将它和纸马、草料一起放进火里烧掉。这样的场景,在夜幕下显得格外壮观与庄严。
此外,还有一种风俗,即乞丐们装扮成不同的角色,挨家挨户地唱送歌曲跳舞,以此换取食物,这种活动也被称作“送灶”。民间还有许多关于如何讨好小白脸故事,比如杀黄羊来祭祀,以求吉利;还有很多诗文记录了当时人们对待小白脸的情感和态度。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有的地方还会进行跳舞或者打斗以示庆祝。而剪窗花也是过年的一部分,它不仅美化了居所,也增添了一份喜气洋洋的心情。沐浴理发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否富裕,都要过一次年,所以这一切都是丰富多彩的人文关怀。
标签: 老子5000字原文 、 修仙悟道的经典句子 、 道德经完整版免费下载 、 道德经81全文及译文下载 、 道德经原文8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