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关尹子与佛教创始人释加牟尼的会晤,探讨了常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深意。这场思想交流的意义远超过了一般宗教活动,是世界思想史、文化史中一段未被揭示的大事件,也许应该重新审视过去2000年中印之间许多文化交往问题。
关尹子的身份和背景值得进一步考证。他名叫尹喜,是周昭王时期函谷关令,因留请老子写下“道德经”而闻名。然而,他修行悟道多年,并有自己的著作,被看作是道家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东汉时期天师道祭酒王浮为了抬高道教,贬抑佛教,虚构《老子化胡经》,这场争论一直延续到隋唐,但笔者认为这一争论损害了文化交流史研究,对于探讨老子或关尹子是否与释加牟尼直接接触造成了障碍。
《阿差末菩萨经》记载了关尹子与释加牟尼的正式晤面和讲学活动,这份新证据来自佛教典籍,因此格外可信,该文将部分佐证供有关学者深入研究。如果能够最终解开这一谜团,对于研究华夏文明与恒河文明的交流史、释道两教的影响与融合有着重要意义。
在《阿差末菩萨经》中,有几个细节引起注意:首先,该经不是记述释加牟尼宣说的佛法,而是一位客座思想家的讲座记录整理成篇,这表明佛门给予该思想流派较高重视和礼遇;其次,“阿差末”的汉语意思“无尽意、一切法性无尽”,与“道”的内涵全同;再次,在提及族姓等内容时,更具有明显中土色彩,如“仁”字、“士族”等词汇,与汉族文化相呼应;最后,该经直接提及“关尹”,可以确定阿差末即是关尹子。
此外,《阿差末菩萨经》中的很多词语都带有中土特色的含义,如“仁者”、“无极”、“圣道”、“阴阳”、“党”、“无”。这些词汇在其他佛经中少见,或许反映出本次交流后的融合,也可能是受到了当地地区(如巴蜀)的影响。而且,该经还专门记述了对中土特有的跪礼的介绍,这也佐证传授者阿差末来自中土。
综上所述,如果确实存在这样的会晤,它将是一个重大历史发现,对于理解古代东方两大主要宗教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如何互相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 道德经中最高境界的一句话 、 道德经全文完整版 、 道德经原版全文及简单译文 、 道教的经典是什么经 、 道德经全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