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筷子舞在喜庆的婚礼上,新郎、新娘和参加者手持一束筷子,有节奏地敲打着肩、手、腰、脚,边打边舞,时而旋转,时而下蹲。两肩和腰随之相应扭动,节拍明快,动作优美,让人目不暇接,为婚礼增添了喜庆氛围。
在北方农村,还有一种风俗,即每当新婚之夜闹洞房时,将筷子从窗外向新房里扔,以示吉祥如意,快生贵子。
订婚送礼多,在蒙古文化中,如果一个小伙子看上了某个姑娘,他会通过媒人带着象征和谐、甜蜜、旺盛的白糖、茶叶等物品前去撮合。如果女方收下,这件事情便可以进行。随后男方父母及本人要带着哈达(一种蒙古族用以表示友好或祝福的手帕)、奶酒以及糖块等送给女方求婚,一般要进行数次才能定下来。女方收下订婚礼后,男方还要向女方送三次酒,如女方将这三次酒全部收下喝掉,那么这件事情便确定下来。当接近结婚日期,该男方要给予一次更大的礼物,一般是整只羊、一些奶酒,以及其他一些物品。女家对送礼者热情招待,并与双方祝酒,对歌庆贺。
在迎亲过程中,当新郎到达新娘家并被当作上宾热情招待时,他会被邀请去尝试掰羊脖子的考验。在这个考验中,一根红柳棍或铁棍巧妙地插入羊脖骨髓道里,而如果事先有人指点他,他就会识破其中奥秘,从而容易分开羊脖。而有的新郎则不知道这些,所以费尽力气,最终弄得满头大汗,不禁羞愧难当。而陪嫁女子们趁机挖苦取笑他们,用辛辣刻薄但无恶意的话语来戏弄他们。
至于青海境内的蒙古族,他们是青海的一个世居少数民族,从13世纪20年代开始进入该地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有88829人,他们占全省总人口的1.71%,主要分布在海西州德令哈市区及周边县城河南自治县、大通县等地;民族自治地方有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河南自治县。这群众使用“胡图木” 蒙古文,即同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使用的一种文字,其主要经济活动包括畜牧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其中畜牧业以养殖绵羊、小牛为主,同时也涉及山羊马匹骆驼;部分家庭则从事农业工作生活于毡帐“蒙古包”,冬暖夏凉,便于移动和抵御烈日风寒;服饰方面,由于长期与藏汉交往形成了既不同于藏族又别于内陆各地的特色。饮茯茶也是其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此外,他们擅长摔跤,也信仰佛教,大多崇奉藏传佛教格鲁派宗派。此外,每天都有新的内容更新,请关注我们获取更多信息!
标签: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带拼音 、 道家四个字唯美禅语 、 老子帛书版为啥不被参考 、 《道德经》全文及解释 、 道德经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