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茱萸与菊花:劳动节的文化回顾
在重阳节,这一天被称为“茱萸节”,因为人们习惯于佩戴茱萸作为重要的标志。茱萸不仅是一种可以用于中药的果实,而且它还有辟邪去灾的神奇作用。《本草纲目》记载,茱萸具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其叶可治霍乱,根能驱虫。
古代人相信,在这一天插入茱萸能够避难消灾,因此人们会将其佩带在身上,或制作香袋内藏以作装饰。这一风俗在唐代特别流行,不仅妇女和儿童佩戴,还有男子也加入了这个习惯。在清代,人们则选择将菊花枝叶贴于门窗,以解除凶兆招来吉祥。
除了佩戴茱萸,头顶上簪着菊花也是重阳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习惯自唐代便已开始,并且历经多个朝代而不衰。在宋代,当时的人们甚至还会剪裁彩缯成形如茱萄或菊花状,用以赠送给亲朋好友。
然而,从宋元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对于避邪消灾的需求逐渐减少,而追求长生延寿成为主流思想,使得原本强调避邪功能的“避邪翁”(茱萸)逐渐被“延寿客”(菊花)的文化所取代。尽管如此,重阳节中的这段历史仍然是对劳动者辛勤付出的庆祝,也是对自然之美和生命力的赞颂。
标签: 道家必备经典 、 道德经全文注音版免费 、 道教最重要的经典是什么 、 道教的经典著作是老子的 、 《易经》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