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西南方向,有一个古老的集镇——湖雷镇。镇北有一个山村,叫石坑村。这个村子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东西走向的石坑溪穿流村中,把村子分为南北两侧。民居沿溪而建,建起了数十幢远近闻名、高大雄伟的各式方形土楼民居,这些建筑形成了壮观、各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而“居安楼”便是石坑古民居建筑群中的土楼之一。
居安楼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石坑村中部,位于石坑溪的北侧,坐东北朝西南。它背靠蜿蜒逶迤的“前头畔-白楼背-半天山”山脉,而南望巍峨雄伟的“铜鼓寨-老楼窠-秧地背”山峰。这座钟灵毓秀之地,以其独特客家风格和精致设计赢得了人们的心。
作为一座五凤楼形式的建筑,由主楼、前厅、两侧厢房、左右两边横楼、一层下厅堂和官厅(会客厅)组成,全体构造浑然一体。始建于1750年,并于1773年完工,是由吴氏十八世祖渭斋公出资兴建的一座宏伟建筑。
主樓高21.5米共五層,是居民生活和活动的地方,每层都有六间卧室,一大厅。大廳後面是樓梯,每個房间至少有一窗。在正廳中央开有一扇门,上方刻着“居安樓”的三字巨匾。此外,大廳内还悬挂木刻楹联:“居高不忘勤耕苦读,安定更须至孝精忠。”
除了这些,还有一处值得关注的是右边横屋,它曾经是渭斋公的小房夫人住所。在这里,还有那口古井,它呈圆形状,用河卵石堆砌而成,其水质清甜至今仍在饮用。
左边横屋与右边相对称,也独立自成一体,但通过小门可以相互连通。而位于左边横屋东侧还有座富丽堂皇的官厅,是专门接待来宾的地方,这里也曾举行过戏班唱戏,让族人子弟学习文艺知识。
先祖重视启蒙教育,在左边横屋设立了专供族人子弟启蒙教育的地学馆,并聘请老师授道,使族人子弟识字学礼,从而培养出许多英才,如科举秀才、中医名师等人才。此外,“传家有道还是读书”,这是家族一直坚持的人生准则,不论金银满屋或良田万顷,都没有迷失方向,每代族长都能保持清醒头脑勉励子孙不坐享其成,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这座被誉为最美乡宿的大型土木结构住宅,不仅展示了当时手工艺人的巧手,更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生活状态。不过,无论如何变化,这里的历史遗迹仍然保留着它们原始的情感价值,为后人提供了一段段宝贵的人类记忆与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