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颜值最高的人物陈寿

陈寿,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从小他就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于历史书籍特别是《尚书》、《春秋》、《汉书》、《史记》等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研究。

陈寿在青年时期拜谯周为师,他不仅学习了古代典籍,还对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他担任蜀汉观阁令史,但由于不愿意迎合权贵黄皓,因此多次遭到贬黜。在公元263年,蜀汉被曹魏所灭,而司马炎篡夺魏国,建立晋朝后,陈寿因其才华,被司空张华举荐为孝廉,并历任著作郎、阳平令。

在此期间,陈寿编撰了《蜀相诸葛亮集》,并将其上奏朝廷,这一成果使他得以升迁为著作郎兼领本郡中正。他致力于编写关于魏、吴、蜀三国的历史,最终完成了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三国志》,共六十五篇,该作品即便在当时也获得了高度评价。

据记载,在去世后的梁州大中正尚书郎范頵上书给皇帝赞扬《三国志》的价值,并请求采录该作品,使之流传至今。同时,《晋书》中提到,由于夏侯湛看过陈寿的《三国志》而自叹不如,便销毁自己未完待续的一部同类作品。这显示出陈寿在当时已取得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南朝梁刘勰在他的文学评论文《文心雕龙·史传》中,也曾经称赞 陈寿:“唯陈寿三志,文质辨洽”,认为他的这部工作与其他著名史家的作品相比,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

尽管如此,对于陈寿作为一个严谨且审慎的人物,有些批评声浪也伴随着他。当时流传说法指控他接受金钱来撰写好传记,这种行为引起争议。此外,在诸葛亮传记上也有非议,因为有些人怀疑他可能因为个人恩怨而对诸葛亮进行偏见性质的评价。但这些都没有得到确凿的事实证据支持。

后世对于陳壽评价颇高,如“善叙事,有良史之才”、“近世之嘉史”、“古之王者咸建史臣”。总体来说,陳壽以其严谨认真的态度,以及简洁明快的手笔,为中国历史留下了宝贵财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