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人能有爱情吗全真律坛外人不知的秘密之戒法不妄传天然道观守护的道教文化

在1989年,北京白云观举行了全真派第一次的传戒合影活动,图片由宋士洪道长提供。对于修行者而言,守戒是追求真理的重要环节,而天真皇人曾说:“既称道士,非道士之模范不行;凡言真人,非真人之规不习。”当一位修行者进入戒坛时,他们必须秉持诚意接受戒律,并致力于保持安静和遵循严肃的仪式。他们应该远离五祖和七真的影响,以建立自己的品格,为全真派树立榜样。

从严格意义上讲,全真派的传戒活动并不算是一种法事,它更像是教务活动,是维护严肃道德纪律、重塑教规的一种方式。这种说法的依据在于,虽然全真派可能是最为人所知的以传授戒律闻名,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是全新出现的事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正一道教中的某些分支进行过类似的传授活动,有许多古老的经典可以证明这一点。

例如,在敦煌文书中,我们发现了一份唐代女道士王景仙受十戒十四持身品牒(十戒经盟文)的记录。这份盟文显示了唐代道士受取十项戒律及其承诺后会如何修炼供养自己。这表明了唐代对受取十项戒律实践的情况有着清晰了解。而有人认为佛教对此产生了影响,这样的论断是不成立的,因为早期印度佛教没有记载有类似的“传授”过程。此外,由于中国佛教关于“传授”相关记载主要出现在唐宋以后,与早期 道教相比,其晚至多一个世纪以上。

全真派对于其传授过程非常认真的态度体现出其对于这项工作深刻理解。一位方丈大律师不会轻易地向任何个人传授这些严谨而宝贵的心得知识。他还列出了接收这些知识的人应当具备十个特质:好学、聪明、谨慎、坚韧等等。而他也会根据这些标准来选择是否与某个人分享他的智慧。

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他将不会轻易地将这段知识转移给其他人物。如果无一人可赐,他则会将石匣藏于神圣的地方,如山顶或海岛,让自然力量决定何时释放它。这说明,即使是高级宗师也不愿意随意泄露心得,只有在完全确定对方真正准备好接受它们的时候才会教授。

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全真派教授受取诸多法律制定及修炼指引源自太上天帝直接下达,并且被视为一种悠久而稳固的心灵实践,不仅仅是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各地都存在着这样的信仰体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