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玄学之门天然道观披露律坛外秘戒法不妄传

在1989年,北京白云观举行了全真派第一次的传戒合影活动,图片由宋士洪道长提供。戒律是禁止之义,也是修行之要。天真皇人说:“既称道士,不与非道士为模范;凡言真人,不习非真人的规矩。”一旦进入戒坛,就必须秉持诚意接受戒律,务必保持安静,并遵循严格的仪式。在五祖和七真的追寻中,我们应当立足品德,以期成为全真的榜样,继承家风。

从严格的角度看,全真派的传戒不仅是一个法事,更是一种教务活动,是维护道纪、重建教制的一种方式。这是为什么?因为虽然全真派的传戒活动并不起源于我们,但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正一道教进行过类似的传戒活动,这些经典依然存在。例如敦煌文书中的P.3417号《唐景云二年道士王景仙受十戒十四持身品牒》,记录了唐代的一位女道士王景仙如何向张泰法师受十大誓愿。

有人说,佛教影响了我们的传戒活动,但这论点站不住脚,因为印度佛教没有记载过这样的活动,而且中国佛教关于此方面的记载是在唐宋以后,而我们的传戒则可追溯到魏晋时期。此外,全真派对于传授戒律非常谨慎,只有当找到合适的人选时才会轻易进行。如果没有符合条件的人,他们甚至会将石匣藏于名山福地或海岛龙宫等地方,让其自然出现。

在教授受戒律方面,道教有一条悠久而流畅的历史,从太上降授科仪开始,即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宗旨。在最初阶段,初期 道 教 的 戒 律 简约 主旨 在 戒 贪 欲、守 清 静。《老君想尔戒》被认为是正一天师最早的一部道经,也是最早的一部 道 教 戒 经。而后,上清派、灵宝派、新天师 道 等 制 定 了 “三皈”、“五诫”、“八诫”、“十诫” 和 其他 戒 律。当 北 宋 时 期 全 真 派兴起后,便出现了一套完整的“传 护 制 度”,宗源自古先主先定,然后口口相沿,再六耳不谈其事,其目的就是神仙修持。

所以,当今学者们想要探索玄学入门,可以参考这些深厚而丰富的心理和精神知识体系,它们能够引导人们走上修炼之路,为实现个人境界提升打下坚实基础。此外,还可以通过学习历史上的各个时代及不同流派对玄学理解和实践,以及他们对自身修炼体验的心得总结来进一步深化自己的理解。这一切都需要一种敬畏心去学习,一种勤奋心去实践,一种智慧心去思考。一句话:只有真正懂得自己内心的声音,你才能听懂宇宙间最深沉的声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