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十九,借外论之。世人愚迷,妄为猜忌,不解寓言之深意。故鸿蒙、云将、肩吾、连叔之类,皆寓言耳。重言十七,以其耆艾,为是长老乡闾尊重者也。
卮言日出,与天倪和相符,因物随变,无心之言,即卮言也,是以不言。语言无系于前后,只随自然而生,自然所赋予的分界即是和谐。
亲父誉子,不若非其父者;媒介亦然,一至於斯。世人执着臧否,对己同见则应,对己不同则反;同於己为是,而异於己为非。
重言十七,所以已 言也,是为耆艾。年先矣,而无经纬本末以期年耆者,是非先也。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人而无人道,是之谓陈人。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穷年。不 言则齐,与语言不齐,则彼此是非居然自齐。此乃万物各得其宜,无一例外的法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均”。
庄子谓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与时俱也。此乃生命与时代同步变化的象征。而庄子与惠子的讨论,却更多地在于如何理解这变化的本质,以及如何顺应这一变化,而不是简单地追求稳定或固定的状态。
始时所是,卒而非 之,以此推究,可知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标准,每个年代都有不同的价值观。这正如庄子的另一句话:“除日无岁”,意味着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每一刻都是新的开始。
惠子曰:孔子勤志服知也。这话表明了惠子的看法,他认为孔子的智慧来自于他的勤勉和对知识的服从,而不是自然流露出来的事物。但庄子却提醒我们,这种理解不足以为终极,因为真正圣人的智慧应该更超脱,更接近自然规律。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这整个章节强调的是一种动态平衡,即顺应时代变化,同时又保持内心的一致性。这就像是庄子的另一句名喻:“风韵中於锺律”,即通过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来达到内在的谐平,如同音乐中的调律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像用众人的口舌来传达我们的想法一样,用他们的心思来引导自己,从而获得他们的心灵认可,从而实现对社会的大治安稳定。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并没有必要去主动改变世界,只需顺势而生,让一切按照自然规律发展就足够了。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就能够达到真正的人生目标——成为一个既聪明又通达的人。
标签: 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谁第二人生 、 道教的十大代表性人物 、 古代道教人物 、 道家状元 、 道家代表人物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