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廉夫,字静如,号乐山,是江西瑞州府高乐县(今江西省高安县)人。他出生于汉文帝九年庚午七月初十(公元前171年),在汉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7年)参加科举考试,以文学茂才一等的成就获得了官至上大夫的职位,时仅22岁。然而,他后来因得罪权要而弃官,从事玄学研究。在终南山修道数载后,他又云游天涯,并最终到达崂山,在那里开创了道教活动,被尊称为“开山始祖”。
在道教发展史上,有许多著名的道士曾经是仕途上的佼佼者,但他们在悟到真理后往往会选择退隐入道。张廉夫的情况正是如此,他对玄学的研究使他厌倦了世俗之事,因此选择了“弃职入道”的道路。
张廉夫在崂山所做的一切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不仅建立了一系列重要建筑,还推动了各地道教经书典籍、经韵曲牌之间的交流,为崂山增添了丰富的人文资源。此外,他还被誉为“植树开创者”,因为他亲自栽植了一些桧柏树,这些树直到今天依然健康成长,是崂山古树中的佼佼者。
尽管西汉时期玄学研究十分普遍,但张廉夫仍以其卓越的地位和深厚的功力成为当时的一股力量。他不仅对当地文化产生影响,而且他的修行精神也激励着周围的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价值。因此,无论是在历史上的哪个时代,对于那些追求内心平和与超脱世俗欲望的人来说,张廉夫都是一个值得敬仰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