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道教开山始祖张廉夫历史道教名人之首开创神秘世界留下光辉足迹

张廉夫,字静如,号乐山,江西瑞州府高乐县(今江西省高安县)人。生于汉文帝九年庚午七月初十(公元前171年),于汉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7年)参加科举,文学茂才一等,官至上大夫,时年22岁。后因得罪权要,弃职精研玄学,在终南山数载,并遨游天涯。张廉夫来崂山后,在今太清宫一带筑茅庵而居,以开山垦田自食其力,为道教修行者倾心向往。

作为历史道教名人的代表,他不仅在仕途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对玄学研究有着深厚的造诣。在他所处的西汉时代,对玄学的研究相当普遍,从皇帝到众官员都以精于玄学为荣。他掌握了玄学的精义后,便对官场产生厌倦情绪,“弃职入道”是顺理成章的事。

在道教发展史上,有许多著名道士曾经是仕途上的佼佼者,但遇到点化或悟出道理后弃官入道,如钟离权、吕岩、李哲玄等人。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视名利若粪土,对人生之短暂感到叹息,这种情感和态度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走上了修行的道路。

张廉夫在崂山创建了“三宫庵”和“三清殿”,比汉武帝建明堂早45年,这些建筑是崂山地区人工建造的首座道教庙宇,因此崂山道士尊称他为“开山始祖”。他的功绩不仅限于此,他还推进了各地道教经书典籍、经韵曲牌之间的交流,使得崂山的地位更加显赫。

尽管已85岁高龄,但张廉夫仍多次来往于中华大地各处,不断推广和丰富了当时的人文精神。他栽植树木,也成为该地区有史可考的人工植树开创者之一,其亲植的大树至今依旧生长良好,被誉为古树之冠。这段历史,让我们对那位隐逸中的伟大人物充满敬意与无限憧憬。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