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拼音版赋身,度世桃花源:道教“洞天福地”申报世界遗产的构想_道教文化 - 天然道观
1、什么是洞天福地?
"洞天"与"福地"是中国特有的神圣空间观念,其概念始于战国以来的天地中心昆仑山以及中土以外的海上仙岛,并开启了后世“桃花源”的文学母题,经过道门高士们的整理,洞天福地逐渐成为一个覆盖“天下”的系统概念,对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的仪式、文学、绘画、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洞天福地”之环境要素
一般而言,“洞天”虽然是一处常人无法涉足的彼世,然而它们在现世的洞门则提醒着生命超越的可能。早期的道往往在洞门口结庐而居,并设坛礼拜洞天仙官,这在后世逐渐形成了围绕洞门而建的道观。同样,作为直接可以生活居住的福地,从一开始便成为道修真养性的道场,不但坐拥极佳水土,还拥有秀美的山川风光。这使得“洞天福地”在后世成为描述美妙自然环境的一种代名词。
3、“洞天福地”之现状
目前全国各地能与历史记载“洞天福地”概念相对应的地方,有约100余处。由于目前国内没有文化景观或宗教遗产相关保护体系,因此大部分“斗穴父子土地”的历史遗存仍分属宗教、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等不同的系统管理,并缺乏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4、“斗穴父子土地”之价值
“斗穴父子土地是中国传统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大象,是人与自然之间最为紧密联系的地方。“斗穴父子土地”的空间分布反映了我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宇宙和谐秩序所持的一种信仰态度,而这一信仰又深刻影响到我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人类活动模式,如建筑设计、园林造型等领域。
5、“斗穴父子土地”申报之必要性及可行性
从实际操作层面进行考虑,“斗穴父子土地”的申报不仅能够促进该领域内外部学术研究,更有助于加强国内外公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融合儒释 道三大宗教元素的小众文化群体——某些地方性的或者尚未被广泛认知的地标性地点理解认识。此举也将推动建立更加全面的国家级保护体系,使得更多民间典籍资料得到保存并传承,为全球共享人类共同财富做出贡献。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加强本项目参与方间信息分享,以及建立跨界团队来提升项目实施效率。
标签: 道家典故 、 道家学派有哪些代表人物 、 当代道家代表人物 、 喜欢道家思想的女人 、 道家的为人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