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历了赣南客家人的端午节风俗,那是一段充满传统和生活智慧的美好时光。在那个阳光明媚的五月初五,空气中弥漫着艾草和菖蒲的香气,人们忙碌地准备着各种习俗。
首先,是制作艾饭。我们从野外采集各种青草药,如艾草、麻叶、鸡矢藤、白头翁等,将它们洗净煮熟,与糯米拌匀,然后用碓舂成米团,再加入红糖制成块状蒸熟。这种做法源于古人对恶月(农历五月)的忧虑,因为这个季节是瘴疠最为盛行的时期,而这些草药有去湿热、除百毒之效,因此在端午节期间吃上这份特殊的食物被认为能避免疾病。
接着,是挂蒲和艾以及香草烧汤沐浴。这一天,我们不仅要悬挂菖蒲以驱邪,还要在门楣上插入葛藤,以纪念那位善良妇人的故事,以及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给她的保护。此外,每户还会贴上“午时符”,用道教符咒形式来驱逐鼠蚁蚊虫。
此外,端午节也是洗花草水浴的一天。男女老幼都要在太阳未出山前,用带露的枫树叶、桃枝等洗净后扎好的药水澡,这种习俗相信可以去湿驱瘴健身。我记得那年,我也参与了一次这样的活动,不仅清新凉爽,而且感觉身体轻松多了。
最后,也不能忘记的是作粽子的习俗。粽子文化源远流长,从北黍南糯演变而来,现在每个家庭都有一套自己秘制的方法,有些甚至夹入各种馅心。而且,在端午节期间,我们常说:“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箱”,意味着吃过粽子之后,就可以收到冬季需要用的衣服了,这对于生活在岭南山区的人们来说尤其重要,因为这里春夏转换之际容易发生疾病,而这些传统食物又具有防御作用。
总结一下,这个端午节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客家人对传统文化和生活智慧的重视,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日常习惯来与自然环境协调共存。这不仅是一个庆祝生命力的日子,也是一个反思健康与生态平衡的小小仪式。
标签: 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 、 道教的名人 、 道家佛家为什么不想当官 、 道家学说经典 、 道教人物地位排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