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冬季进补习惯反复体现小雪温馨融合

。小雪节气,天气渐冷,北方多地降雪,而在广大客家地区仍旧生机勃勃。唐人张登的《小雪日戏题绝句》描绘了这一景象:“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小雪时雨下而成寒气薄,以至凝结为雪。

此时尚未显露严寒之势,但初雪落地半冰半融,有时雨夹雪、湿雪亦出现,是这一节气中最明显的气象特征之一。在小雪前后,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使万物失去生机,如树木凋零,一些动物进入冬眠。人们也会感觉提不起精神,不如春季阴阳相交之感舒适宜人。

按照古代划分,小雪被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这说明,小雪时节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将转入严寒的冬天。在寒冷的时节,对饮食进行进补尤为重要。那勤劳智慧的客家人都会吃些什么呢?

民间谚语有云:“冬吃萝卜夏吃姜”,确实有一定的道理。白萝卜作为冬季蔬菜,其营养丰富,有抗氧化作用,还能诱导产生干扰素,对预防反复感染有一定疗效。而清蒸萝卜丸是一道广受喜爱的客家菜肴,用来逢年过节宴请亲朋好友。

淮山是客家人的常用食品,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含有益肾强筋等食疗功效,与鸡杂同炒或煮汤,可作荤素搭配美味佳肴。此外,在喝汤方面,也推荐淮山龙骨汤,它可起到补养身体、助眠退火等功效,是一款适合任何时候享用的食疗佳品。

最后,在加工腊肉方面,有着“冬腊风腌”的习俗。这一时期开始制作香肠和腊肉,为春节享用储备起来,是一种传统且实用的生活方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