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理道长,1932年1月6日出生于河北的古城塘沽,1960年踏上修行之路,在华山的王母宫中寻求心灵的洗礼。他的师父是尊敬的庞法山道长。在接下来的二十六年里,王兴理道长选择了眉县汤峪远门口的老君洞作为他的居所。直到1987年,他迁移到了钟吕坪老君洞继续他的修行。
在1999年的秋天,他来到了北京白云观,在那里接受了戒律,并得到了名为治道子的戒号。在接下来的十多年中,他一直住在太白山太白庙,这里的宁静和自然成为了他修炼的一部分。
2002年,一位来自辽宁千山五龙宫的大师传给他八大师之一引请大师的地位。这份荣誉让他的地位更加显赫。2011年的7月1日,他圆寂离开人世,但留下的影响却深远。
一生中的王兴理道长致力于宝鸡市和眉县的道教发展。他利用香港飞雁洞刘松飞先生、谭召先生提供的资助,将钟吕坪八仙殿和太白庙前的石桥建造完成,并成功收回了太白庙产权,为当地重振道教文化奠定了基础。
对于青年学子们来说,王兴理道长是一个关怀备至的人物。他认为当前社会上的许多事情都离不开真诚与坚持,就像他对待自己的修行一样不懈追求真实与严谨。他鼓励每个人找到内心的声音,用实际行动去体现出来。
关于王兴理道长的一个经典描述是由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北京东岳庙住持袁志鸿所做的。他形容这位高僧有着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耸入云的小耳朵、一颗挺直而庄严的心脏,以及那头乌黑发亮、盘起如同星辰一般璀璨发髻;还有两根飘拂着三绺乌黑口须的小胡子,使人仿佛看到了一幅健康养生的图画。一米七五身材、高个子的他穿着海青色的 道袍,还蹬着十方云鞋,让人感受到一种干净、干练且充满精神气息。而他低沉而富有智慧的声音,如同山间清风般令人舒缓,是一个真正能够带领人们走向内心深处探索之旅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