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之道,犹如诗解微明中的一句,弱而又强。它是知情自知的境界,是言有不周而至言不言的智慧,是听以至情而至听非听的悟性,是为去为而至为去为的行动,是治国无需文辩的法则。
老子曰:道可以弱,可以强,可以柔,可以刚,可以阴,可以阳,可以幽,可以明,可苞裹天地,可应待无方。这是知道但不知深处、外面和内部、粗糙与精细之间真理的人才能够领会到的。
我们常常看到浅知者争于末端,像抓鱼的人湿透了身上的衣服,追逐野兽的人向着声音跑去,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在不知不觉中被动地进行着。真正懂得的是不要用语言来表达,也就是说,没有真正懂得就不会说话。而那些只停留在表面的知识,最终只能争到一些琐碎的事情。
老子又说:“天下皆知善之为善也,斯不善矣!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意味着所有人都认为善良是一件好事情,但实际上,这种认同往往导致了恶行。真正明白的人是不说话,因为他们知道话语无法传递真理;相反,那些口口声声却不知道什么的人,就像是迷失在迷雾中的旅人。
当问及如何治国时,我们发现即使是挽车的声音也有其规律和力量,比起复杂繁琐的音乐,它更显得简洁高效。不需要过多的文辞和辩论,只要法令公正盗贼就会增多。这说明了治国应该遵循朴素自然的情感,而不是堆砌华丽的话语或做作的情绪。
标签: 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谁第二人生 、 道家的人生思考 、 道家的二十六个真人是哪些 、 道教名人大全 、 道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