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上道家的创始人物王兴理道长如同天上的北斗指引着迷失方向的行者找到心灵的归宿

王兴理道长,1932年1月6日出生于河北的塘沽,这位道家的杰出代表在1960年选择了踏上修行之路,在华山的王母宫正式出家。他的师傅是礼庞法山道长,在接下来的26年里,王兴理常住于眉县的汤峪远门口老君洞。在1987年,他又转至钟吕坪老君洞继续他的修炼生涯。1989年,他受戒于北京白云观的王理仙方丈,并得到了治道子这一深具象征意义的戒号。

在1997至2010年的时间里,王兴理道长定居太白山上的太白庙。在2002年的一次殊遇中,他被辽宁千山五龙宫传戒,被誉为八大师之一的引请大师。这一荣誉对他个人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肯定。而2011年的7月1日,他最终实现了羽化,进入了更高层次的人生状态。

在一生的修行和服务中,王兴理道长致力于宝鸡市和眉县地区道教文化的发展。他凭借自己的坚韧不拔精神和卓越贡献,不仅主持建设了钟吕坪八仙殿和太白庙前的石桥,而且还成功收回了太白庙产权,为当地道教事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作为一个关注青年学子的导师,王兴理道长一直强调对传统文化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他认为当前社会上流传的一些关于节制生活、内心修养等方面的知识往往缺乏真实性,而真正能够带来人生价值提升的手段则相当稀少。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北京东岳庙住持袁志鸿曾形容过他:“初见时,我印象中他是一双目光灿烂如星辰的大眼睛嵌入那张面孔,那国字脸型加上耳朵两旁略显宽阔,让人联想起吕祖;挺直鼻梁、周正口型,再加上乌黑发亮且盘整有序的小辫子,以及红润透气唇边三绺须,都散发出一种健康活力的气质;身材匀称,一米七五左右,与其搭配的是洁净而干练海青色布衣,还有那十方云鞋,无不让人感觉到一种超凡脱俗。”这种描述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于这位伟大领袖人物崇敬之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