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名人列表丘处机龙门七载的修道历程

在公元1180年的春天,一个衣着简朴且超凡脱俗的道人来到了陕西龙门洞的大山里。这位孤独的来访者,就是后来的全真道士顶礼朝拜的祖庭圣地——丘处机。他的到来改变了这座大山的历史和命运,为这座神奇秀丽的大山留下了传承千古的全真龙门法脉,玄裔万世。

丘祖始由磻溪来龙门山,这年他三十二岁。早在丘祖没有来龙门山之前,丹阳祖师就在甘肃的平凉、华亭等西北地区传道度人,并时常常住于龙门,并在此创立了重阳会。丘祖居蟠溪六年,以苦炼性,习儒参道,日夜精进。在磻溪的一段岁月里,可以说是道学与文化理论结合,为丘祖后来的成就奠定了深厚基础。

丘祖因何缘由从磻溪迁至龙门,大概有两种可能。一是师兄马丹阳有意安排;二是丘祖爱上了龍門洞勝景佳境愿意留在那里。在龍門洞所寫之詩中,有命運安排也有自己樂意居住之願望,如《自亭川回路次望龍門山》詩中寫著:“南望龍門一豁開,東迁鶴驭再頭回。深知此域因緣重,不許他方道德該。”很有些命運安排之意。而《山居》詩中又看出對於龍門水有一種溢於言表好感。

初來龍門時,只一人獨居,所以要親自到林中取柴,他說:“不怨深山自采樵,山中自有好清標。”雖然採樵是一件辛苦事,但穿梭於茫茫林海之間,可領略大自然無限風光,也是趣事。他以“幽居石室仙鄉近,不假環牆世事遥”為豪。

後來,在1182年,毕知常來龍門後,這裡並無庙宇和丹房,只能居住在天然石洞中,其環境簡陋可想而知。但處機所奉行的是苦修,並不以苦為苦,却把這種苦視為修行的一個捷徑,他說:“幽居石室仙鄉近,不假環牆世事遥。”

處機在龍門期間,因生活依舊清貧,一切都與擺棋院時期相同,但已經不是當年獅子野獸般自由奔放,而是一種內心世界更为沉穩和平衡。他開始注重內心修養,以達到精神上的自由與解脫。他對待生活中的困難也更加冷靜理智,如對待疾病或死亡都不過問外界情緒反應,而只專注於自己的修行進程。

處機說:“著假空贪齐李杜,不假环墙世事遥。”他認為诗写得再好,即使与李杜齐名,也是无用的,最终不过是不“著假空贪”。那既然不作诗,又将何为?“时时皂白浮沉景显贯真空慰寂寞”。每日里打坐,在静定中,“空贯灵台抱元守一凝神调息”,这是上乘功夫。処機說:“独自深山慰寂寞闲云作伴屏喧嚣耽慵不念生涯拙好静唯便熟境销。”若大个龙门 山,就这样一个人,我实在是太清净了,其实环境清净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让自己的内心也保持这样的状态,这就是熟境销,这样才能真正地返璞归真,与世隔绝,将红尘万象忘记,从而达到最高层次的心灵状态。

隨著時間流逝,大约是在处机入Dragon Mountain第三年的时间点,也就是第五年的时间点,当时的情况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因为处机已经远扬声威,被许多求学问的人物所追寻,上至公卿王妃下至士庶百姓车水马 龙经常不断信函传递频繁,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应答诗窥见一番:

答陇州杨氏携月桂栽见访

答陇州萧防判书召

答曹王妃休休道者书召

答京兆统军夹谷龙虎书召

这些诗歌并非一般客套应酬,而是在教化对方,用诗歌指引他们看破红尘迷途知返早日求 道修真。当时候候,要么成为仙翁,要么做帝皇,都需要先看透这一切,再从容其间,这才符合我对你的理解。我对你说的都是如此,你听好了吗?

随着时间推移,又到了第二年的瘟疫、饥饿接踵而来的时代,当看到众生遭受痛苦的时候,他发出了哀叹:

“天苍苍兮临下土胡为不救万灵苦。

万灵日夜相凌迟饮气吞声死不语。

仰天大叫天不应一物细琐徒劳形。”

当这个时代变得越发艰难的时候,他们不得不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即便如此,他们仍旧坚持着自己的道路,无论身边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放弃他们内心最坚定的信念。而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能一直保持着一种超脱于尘世纷扰的心态,同时也能够影响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走向正确的道路,那是一个充满希望与力量的地方,是一个值得我们去努力去探索的地方。如果我们能够像他们那样,把握现在,把握未来,那么我们的生命一定会更加精彩无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