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善庆,即于志道(1166—1250),字伯祥,道号洞真子。他的少年时期便表现出了极高的修养,他不仅没有食用荤腥,还广泛学习经典和史书。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马丹阳从终南山返回宁海,居住在金莲堂期间,于善庆加入了他的门下,并且带上了父母和姐妹一起皈依道教。当马丹阳去世后,刘处玄和王处一命令于善庆前往关中寻找丘处机。于善庆先去了李灵阳的祖庭进行拜访,然后按照丘处机的嘱咐前往平凉参见崔羊头,最终到达陇山龙门洞,与丘处机成为师徒关系。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丘处机让他去洛阳向谭处端致以书信,不久谭处端去世后,他又回到了关中,并在翌年的春天随着丘处机一起回到终南祖庭。在明昌二年的某个时候,丘处机离开了终南山东行,而他留下来隐居陇州吴岳,在那里凿造了一间洞穴作为自己的居所。他还访问了燕京,以表达对王處一的尊敬,这使得他成为了全真七子的共同成员之一,只有郝、孙二人例外。
泰和三年(1203年),陇州牧官保奏他为“冲虚大师”。泰和五年(1205年)的时候,他再次前往栖霞礼拜丘處機,並在那里的催促下返回西方。在途中,他曾经隐居在相州林虑的地方,也就是今天河南省林县的一片地方。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当时任职于终南祖庭的毕知常持有由崇高人物所写的情书前来催促他归返汧陇地区。受到此事影响,无奈之下于善慶决定改名为志道,再次踏上西行之路。泰和八年的某个时候,当金朝廷因战胜而取得胜利之后与宋朝签订了《绍兴通商章程》,许多被俘的人员留在关陇地区,其中包括一些想投身道教的人们,他们希望能通过成为道士获得解脱。此时,于善慶收容并教育这些人,让他们分散至汧、陇、凤翔等地建立各自的小型宗庙。
正大三年(1226年),金朝廷派遣专门的大使将其召唤回来,并授予“中太一宫提点”这一职位。而当天兴二年的某个时候,大梁城被蒙古军队攻占之后,一位来自蒙古国的使者来访寻找三大宗教中的杰出人物——佛教、高丽儒学以及中国道家。这一次,又是因为他的卓越才能,被选入名单之列,被召请北上。当太宗十周年纪念活动举行时,那一年即1235年度,他被正式授予“通玄广德洞真真人”的称号,并且当同一年七月份,在重阳宫担任住持并主管整个西部地区的事务。此后的15载里,由于是领导着重阳宫进行了一系列扩建工程,同时也主持修建了甘河遇仙宫及磻溪长春成道宫;更是承办了会葬王重陽这位开创者的大典,以及组织罗天大醮仪式。此外,还应总帅汪德臣之邀赴巩昌传播全真派的心法。他最后逝世是在元海迷失之后几个月称制完毕后几十岁,从而留下了一些著作,如《洪钟集》。
标签: 历史上道教名人 、 道教三清是哪三清 、 道家学派三大代表人物 、 道教三清 、 道家祖师爷是哪位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