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玄,字静修,号守中子,以唐河南道陈留县(今河南省兰考县)人称。其生于宣宗大中元年丁卯二月十七日,与天地同寿。唐懿宗二年辛巳,他以进士身份出山,但因性情淡泊,不喜世俗荣耀,便弃官云游四海,寻访至道之真谛。
历经千辛万苦,他终于进入罗浮山曜真洞深造,十数年间研习玄理,一举成就了深厚的道学造诣。在此之前,他曾拜师学习孙思邈、司马承祯等人的清谈思想,其影响力如同春风化雨般广泛而持久。
在崂山与张道冲、郑道坤、李志云、王志诚等名士相聚,他们共同营造了一片和谐共融的生活环境。在太清宫内,他创立“三皇庵”,并根据道教哲学中的“一、二、三”生成万物的理论,在西北侧又建起了一座殿堂,以完善宫园布局。他不仅重修道路栽植花木,还整理泉池,使整个太清宫焕发新气象。
在他手下的糙叶树已达1100岁,枝繁叶茂,被后人誉为“龙头榆”。刘若拙来访时,他们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情谊,而后周太祖广顺三年,即便他已高龄106岁,却仍旧前往京城,因救灾治病而被誉为“神医”。
当后周柴世宗六年八月二十日,他驾鹤飞升归天,其遗体安葬于太清宫后的山丘上。李哲玄是继张廉夫之后,对崂山庙宇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人物之一。他主修《太上黄庭内景玉经》,其影响力远播,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标签: 无为而无不为是谁的主张 、 道德经是道教的吗 、 道法自然如何理解 、 有为与无为的议论文 、 老子道法自然的现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