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虑过度会影响到脾胃,使水谷不化;忧伤易耗散体内之气;恐惧时人容易生病。
在古代医学中,《阴阳应象大论》提到了“七伤拳”,即怒、喜、思、忧、恐、惊和悲这七种情绪如何影响人体的五脏。其中,“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悲”、“恐”的损害也各有其独特之处。
《黄帝内经》中记载了这些情绪对身体的具体影响:“怒而不息,则肝受其害。”发怒的时候,由于长时间的激动和紧张,这些负面情绪并未得到释放,而是持续地积蓄在体内,对肝脏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这可能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如脑溢血等危险情况。
《儒林外史》中的故事“范进中举”,讲述了一位考官范进在得知自己考中举人的时候,因为极度高兴而失去了理智,最终导致精神失常。这正是“喜极生悲”的典型案例。在这种情况下,大乐之后的心理状态与正常的情感反应相比,有明显差异,使得个人的心理健康受到威胁。
此外,还有一种现象叫做“乐极生悲”,即过度兴奋后可能迅速转变为绝望或崩溃。这种心理变化对于那些已经患有心脏问题的人来说尤其危险,因为它可以迅速加剧他们的心境恶化甚至直接导致猝死。
《黄帝内经》还指出:“思者气结。”长时间沉迷于思考,可以使人们感到疲倦无力,不愿意饮食,这就可能对脾胃产生不利影响。如果一味追求物质财富而忽视身心健康,那么最终将付出代价——如同陶渊明所说:“形影神赠答诗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最后,《黄帝内经》的观点也告诫我们要注意忌讳过多担忧或久居静室,以免因过分的思考或者静默而使肺部受到损害。此外,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当学会合理处理各种情绪,以免因恐惧或惊吓而造成身体上的困扰。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以及如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来预防疾病,为自己打造一个更加健康快乐的人生。
标签: 老子道德经精髓 、 道德经道法自然 、 道教最厉害的法术 、 为什么厉害的人都看道德经 、 道教的典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