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内伤吗用此经调节七伤拳之痛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黄帝内经》中记载了这一系列的关系:“七情六欲之病,其害甚大。”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道教经典来调节这些“七伤拳”,以达到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的目的。

首先是愤怒,这种情绪直接影响到肝脏。一个人发怒的时候,他的心理状态会出现变化,使得血液循环变得紊乱,从而对心脑血管系统造成威胁。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不仅可能引起心脏疾病,还可能导致意外事故发生。比如历史上的周瑜,就是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愤怒,最终导致了他的身亡。

接着是高兴,这种情绪虽然看似正面,但如果过度或不恰当地表达,也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在《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故事里,他在考取功名后因过度兴奋而失去了神智。这说明即使是一件好事,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紧接着是思考,这种深沉的情感可以耗费大量精力,对脾胃功能造成损害。如果长时间沉浸在思考之中,不但容易忽略饮食,更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各种疾病。此外,《黄帝内经》还指出“思者气结”,意味着过度思考会让人感到疲惫无力,因此应学会适时放松、调整自己的思想状态。

然后是悲哀,它能耗散人的精力,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如林黛玉的例子,她因为悲哀而常常咳嗽,是因为她的情绪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调节。而这种持续的悲观态度也许会加速衰老,让人提前走向死亡。

接下来是恐惧,它能够破坏人们的心理平衡,对膀胱及大便小便功能造成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即使不是真正受到威胁,只要感到惊吓,都有可能出现失禁的情况,因为恐惧时的人体反应往往超出了正常范围,并且可以迅速降低免疫力,使得身体更加易受侵扰。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七伤拳”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多个方面共同作用所形成的问题。因此,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我们应该从整体上考虑,以道教经典为指导,将每一种情感都视作一个需要被管理和调节的事物,而不是单纯地去克服它们。这就像陶渊明诗句所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总之,要想避免由“七傷拳”引起的健康问题,就必须学会合理管理自己的情绪,用道教经典作为修行与自我提升的一种途径,从而保持身心健康,为自己打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微笑、每一次安宁都将成为我们抵御那些潜藏于内心的敌人——焦虑、痛苦和绝望——最强大的武器之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