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字平叔,号紫阳、紫阳仙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北宋时天台人,以博览三教经书和涉猎诸种方术著称。曾中进士,但因罪被谪戍岭南。在成都遇到一位仙人(一说此仙即刘海蟾),接受了道的授业,并著书立说,传道天下。百岁高龄前夕留下《尸解颂》一首,飞升之后,其遗墨流传至今。
张伯端是道教南宗紫阳派的创始者,也是金丹派南宗的祖师,被奉为南五祖之一。他曾在府吏任上多年,一日突然悟出功名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修行,这使他放弃一切世俗事务,将精力投入于内丹修炼中。他以《悟真篇》等著作阐述了自己的内丹学说,其中包括四个阶段: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以及对佛教禅宗思想的融合。
张伯端主张先修命后修性,他认为老子以炼养为真,但要明本性才能达圣位。他反对形式上的出家离俗,而主张大隐隐于市,不建立教团组织。但他的思想影响深远,在他去世后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宗派,即金丹南宗,与全真道并列金丹北南两大流派。他的主要著作有《悟真篇》、《金丹四百字》、《禅宗诗偈》,以及晚年的《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等。
尽管张伯端没有亲自创建学派,但他的思想和实践成为后来许多道教徒追求长生不老和超脱尘世的一种指导。他的生活方式和修行方法也吸引了大量读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标签: 无为而为的通俗意思 、 道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 无明即苦无欲则刚 、 道德经最喜欢的一句 、 道家仙位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