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十立秋白事顺口溜中有何闭眼秋大包伏之说

易德轩小编解答网友提问:七月初十立秋,今年是“闭眼秋,大包伏”有何含义?

夏日即将交接秋季,立秋节气标志着秋季的开始。农历七月初十正值立秋时分,此刻人们对于“闭眼秋、大包伏”的说法表示好奇。我们来逐一解析这两个概念。

首先,“晚立秋”意味着太阳黄经达到135度时,即午后时间段才迎来立秋,这与往年较早的时间形成对比。今年的立秋在晚上8点28分57秒左右发生,因此被称为“晚立 秋”。此外,早于农历六月的白事顺口溜中也有类似的描述:“早立春,冷飕飕;晚 立春,热死牛”,反映出随着节气延迟而来的天气变化。

其次,“母 秋”与“公 秋”的区别在于农历中的日子是否为偶数。如果是偶数,则称之为“母 秋”,否则为“公 秋”。今年由于七月初十是偶数,所以属于“母 秋”。同时,由于白天阳光明媚,而夜幕降临后温度骤降,不穿衣物也是一个常见现象,因此也符合时间上的定义。此外,有趣的是,一些俗语如:“公 春爽风起,大雨滂沱;母 春湿润无声,小雨细水流。”表达了不同节气带来的不同的天气特征。

最后,“大 包伏”指末伏(即处暑)之后还有相对较长的一段炎热天气。而且,如果末伏距离开端庚日越远,那么炎热就越持久。这一年,因为从7月18日到7月26日之间没有庚 日,因此直至7月28日处暑期间才真正结束,是一种典型的 “大 包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每个节气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生活智慧,对当下的自然变化提供了独特的观察角度,让人在享受美好的自然景色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生命中不变的规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