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跳工节的历史与习俗,绘声绘影。关于这一盛事,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最为人知的是纪念救彝祖先金竹之功。跳工节,又称为跳弓节,虽然其举行日期各村有异,但通常在农历四月上、中旬进行。
关于其来历,有两则传说。一则讲述了祖先在保卫疆土时,因被敌军围困于竹林中,创造出用竹制成的弓箭,与敌军展开殊死斗争,最终胜利归来后,族人庆祝而成风俗。
另有一说是彝族首领九公率部出征,在一次战败后,无奈之下躲入一片金竹林避难。在此过程中,一片金竹形成天然屏障,让敌人的箭矢无处可射,从而利用这段时间点燃竹叶迷惑敌人,使他们误以为九公施妖术而退兵。此事回乡后,被视为救命恩情,因此每年农历四月,在广场中央种植一丛金竹以示纪念,并世代相传成为那坡地区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跳工节期间,以祭神和歌舞活动为主,其内容丰富多彩,全村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盛装,由毕摩宣讲祖先功绩并带领大家祭拜。随后的饮酒唱歌、打铜鼓、吹葫芦丝等,是一系列欢庆活动。青年们表演象征勇猛精神的“跳闸门”、“跨断桥”等舞蹈,而晚上则由青年男女轮流到家串联,彻夜狂欢至第三天结束。
第三天,即“三朝”,主题是祭山,全村男女敲铜鼓、吹葫芦丝,在山间小路上游行,表演各种节目。而参加者若不及时离去,将被视作不友好,当地居民皆需当日下田劳动,以表示勤劳能得神佑,为明年的收成祈福。
跳工节既融合了宗教信仰与民间文化,又体现了体育竞技和游戏元素,不仅展示了当地彝族信仰习俗,还反映出了心理特征,是对古今文化的一次美妙混合体展示。
标签: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无为无不为无所不为 、 民不从官 、 熟读道德经的人可怕至极 、 道德经金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