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的广东陆河端午风情

源远流长的端午节,传说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的屈原大夫,面对如此算来,此节已有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了。陆河人称端午节为“过节”或“五月节”,它是陆河人的一个大节。五月节的时候,农历年大概过了三分之一。中秋节则大概是三分之二,也是一个大節。这两个節和春節是中华三大傳統節日,它們剛好將一年(農曆年)分成三段。

陸河人過端午節,除了在門口插艾草和洗午時水之外,还有一些習俗。傳說,為了讓魚兒們不毀壞屈原大夫的遺體,聰明的古人發明了裹粽子,並把其投入江水之中,以此來引開魚兒。此後兩千多年以來,我們傳統過五月節形式,大致上就體現在這個裹粽子上。不僅於是,這一天就一定意味著裹粽子嗎?

陸河人對此給出的答案是不!因為陸河人過五月節雖然也吃「粽」,但這個「粽」卻不是用「裹」,而是在家裡炊出來的一種特殊食品——灰水粽,這是一種獨特于其他地方的特色食品。

製作灰水粽前,一週到半月之前主婦們會先去山里砍一些叫做布荆樹的小灌木樹枝,這種樹枝帶有一種淡淡香味。將這些樹枝挑回家後,用火燒成地灰,小心地將這些布荆灰收集起來,用一塊布滤出地灰水。在炊造食物時會使用這份橙黃色的布荆灰水作為調味品。

當五月佳期臨近前一兩天,“炊 粝”便成為了一項重要任務。一群熟練的手藝主婦們,在早晨清晨開始準備材料,她們精確地根據自己的經驗與技巧,把糯米粉與那橙黃色的布荆灰水混合,再放進一個平底不鏽鋼鍋中進行長時間熬煮直至變得柔韌且充滿香氣。

每一次經歷從糯米粉轉化為完美無瑕、色澤橙黃、香氣浓郁的地點,都是一次家庭團聚和傳承文化的同時。她們細心地控制每一步驟,以確保最後產品既美觀又能夠保持最佳口感,不僅需要適量添加,但更需掌握精髓——就是那份秘密配方中的烘焙魔法!

最终,当这些软绵绵、透着微妙香气的小块被切开时,那种甜蜜与满足让所有的人都沉醉其中。而这种传统习俗,被称为“炊 粝”,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情感纽带,将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遗产、一种对过去岁月怀念的心情表达。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这样的传统习俗逐渐淡出人们视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生活品质要求不断提高,使得许多老一辈的人们对于这样的传统习惯变得更加珍惜,而新一代的人们则更多的是通过现代媒介了解这些文化遗产,从而加深对祖先文明深厚底蕴的认识,并将其融入当代生活中,让这份历史与现代相互交织,为我们的未来增添更多色彩与意义。

总结来说,无论是在那些悠久历史背后的土地,或是在今天这个快速变化的大都市里,那些关于过往岁月的一切记忆,都像小雪般温柔而坚定,是我们精神世界中的宝贵财富,是我们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我们共同语言也是我们的身份标识。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也可以找到属于所有人的故事。在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爱与尊重,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本身所具有的一切美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