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巨擘葛洪与他的同道中人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是晋朝时期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和炼丹高手。他因是三国时期高士葛玄的侄孙,被尊称为“小仙翁”。在他的生活中,他曾受封为关内侯,但后来选择隐居于广东省罗浮山,并著有《神仙传》、《抱朴子》等重要文献。

葛洪出身于江南士族家族,其祖父在吴国担任过御史中丞和吏部尚书。父亲也曾仕于吴国后来的晋朝,最终成为邵陵太守。葛洪作为第三子,因其父亲宠爱而被送进学堂学习儒家经典,如《孝经》、《论语》、《诗》和《易》,他对“神仙导养之法”特别感兴趣。此外,他还师从郑隐学习炼丹术,这一技能使他深受器重。

随着时代的变迁,西晋太安元年(302年),他的老师郑隐预感到乱世将至,因此带着学生离开江南前往东方。但葛洪则选择了远离尘世,专心修习玄静。在鲍靓的指导下,他深得对方器重,并在建兴四年(316年)返回故乡。在东晋开国初期,由于旧功被记念,他获得了爵位关内侯。

随后,葛洪率领家族成员前往广州,但最终决定留下来,在罗浮山继续炼丹并写作。他在山中度过多年的时间,不仅撰写了大量著作,还致力于融合儒家的纲常名教与道教理论,使信徒需结合忠孝和顺仁信来修行,而非单纯依靠方术以求长生。此外,他主张医术与道德修养相结合,并编撰了医学作品《肘后备急方》,收集了一系列救急药方,以便普通人能轻易获取。

尽管 葛洪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但他的许多作品流失不存,只有一部分幸存于《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的记录中,其中包括十三种关于他的著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