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诗:食者人本,民者国基。人君有情,上因天时,下尽地理,中用人力。群生遂长,万物蕃殖。春伐枯槁,夏收百果,秋蓄蔬食,冬取薪蒸,以为民资,生无乏用,死无传尸。
先王之法,不掩群而取镺镸兆,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豺未祭兽,无需过度狩猎;罝罘不通于野,无需过度捕捞鱼类;獭未祭鱼,无需过度渔获;网罟不水,无需过度捕捞水生物;鹰隼未击,无需过度打猎飞鸟;罗网不张,无需过度捕捉昆虫和小动物。草木未落,不必大规模砍伐森林资源;昆虫未蛰,不必大规模使用火灾毁灭幼虫。此乃先王之所以修备以应时、富国利民之道,即使目无法见亦足以行之欲利民者,其初心真诚,则自养自备矣。
古者明君,有节制取下,有度量自养,一年一计岁收,一月一量民积聚知有余不足,然后取奉。此即承受天地所赋予的禄分,与饥寒交迫相离也。憯怛于民,其国饥饿则食不重味,其寒冷则冬日不被裘与同苦乐,则天下皆安宁也。而闇主不同,用力求得财物,而男女不得耕织,以供上求,为勤劳却财尽,又何患又何忧?此乃世间常事。
贪主暴君,却能纵横其下,以适无极之欲,则百姓失去天和的地德,此乃闇主治下的悲惨境界也。(默希子注)
标签: 道家学说可信吗 、 道德经让人看透一切的句子 、 知白守黑 和光同尘 、 无为就是无不为 、 大道至简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