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恩(?~402),东晋五斗米道的高僧与起义军领袖,字灵秀。他的家族世代崇奉五斗米道,是永嘉南渡后的一位显赫家族成员。他的叔父孙泰曾是杜子恭的弟子,并继承了其教法,被人尊敬和信仰。东晋中期,他的叔父孙泰因王恭之乱而被诱杀,孙恩逃到海岛,与少数追随者秘密准备复仇。
当时,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下令免除奴隶,让他们成为“乐属”,移居京师充当兵役。这一措施激发了民心不满。当时的情势便利了孙恩率众从海岛攻克上虞,然后再破会稽,杀掉会稽内史和五斗米道徒头目王凝之。在这短暂时间内,他得到了八郡人民的大力支持,有十万余人响应他的人声。
随着权力的扩张,孙恩自称为“征东将军”,建立了一套官职制度,并号称其追随者为“长生人”。他向朝廷提出诛杀会稽王道子和元显父子的要求,但遭到了拒绝。在此期间,一系列盗贼活动在各地频发,而人们对这些事件感到恐慌,加强了戒备。
最终,在隆安四年十二月,当谢琰率领重兵讨伐时,两方爆发了激烈战斗。尽管起义军有二十余万口跟随,但由于给养不足、疫病流行等原因,最终失去了抵抗能力。在元兴元年三月的一场败战后,孙恩选择自沉于海中,其信徒们则认为他已经成为了水仙,从死者的尸体中投水而死,有百余人效仿。而剩下的起义军继续由卢循领导,最终在411年的义熙七年失败。
作为一个深信天、地、水三官以及长生久视之道的人物,孙恩以五斗米道组织起义,对动摇了晋室封建统治并影响到了南北朝时期天师道的发展。他留下的《孙恩集》虽然已佚,但是他的名字依然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