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世真仙体道通鑑卷之四十山中隐仙探幽玄

薛季昌,河东人也,以山水为志,不好荣华。有一日,他游青城,遂南至桃源,后遇正一先生司马承禅于南岳,被授以三洞经籙。研究真法妙用,勤劳不懈,因此得道高真屡降。他在静室中闻到异香妙乐。

唐明皇召他入宫禁掖,对他深表敬意,并请他谈道德事宜。薛季昌就谈了极其精微的道理,上帝甚喜悦。在被赠诗之前,上帝命他回到山上。在返回山上的途中,他曾撰写《道德玄樞》,总结了九真降圣之术。

田虔应,是齐国人,以性简朴著称。他侍亲于攸县时,因喧哗被贬至南岳,从此耕作紫盖峰五十余年,其母去世后,他游历五峰,放纵自适。在唐高宗龙朔年间,他在嶽观内建造降真堂,与州牧田侯共住其中。他的传承者是上清大洞秘法,由正一先生传给薛季昌,再由薛季昌传给田虔应。

馮惟良,是相人也,以修行於衡嶽中宮,与徐靈府、陳寡言為煙蘿友。他常以琴酒自娛,並曾就师于田虜應受三洞祕訣。在唐憲宗元和年间,他東入天台、會稽,有廉訪使元稹聞風而悅之,常造請方外事。他又曾建壇於嶽觀,即刻霁雨,又建壇即霁云散。

陳寡言,是越州暨陽人,以琴酒自娱,每吟詠放情自任,其詩曰:“醉臥茅堂不閉關”、“覺來開眼見青山”。但陈寡言虽补闕科教,不躬行真正修炼的道法,只有刘介(處靜)得其要。此外,还有欧阳平等几位门人,也对他的学问表示赞赏,但并未能完全理解他的道法。

徐靈府是錢塘天目山人,以通儒學無意於名利居天台雲蓋峰虎頭岩石室中十餘年,其門生建草堂請居之,但徐灵府不同意,而後自分別栖息于石層上,喬松脩竹,在那裡度过了一生,没有丝毫改变。这段时间里,他创立了方瀛池,一百多步长的池塘,其中多怪石,如岛屿,这就是“方瀛”的由来。徐灵府每日以自己为乐,在那儿生活着,那里的景色如同仙境一样美丽无比。但直到晚年的武宗会昌初期,被武宗征召为浙江东面廉访使,却因病辞职,最终隐退尘世,无疾而终,当时人们都说他的死与仙气相呼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