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的价值并不在于其数量,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有效传达意思。在《庄子·田子方》中,有这样一段往事:温伯雪子前往齐国途径鲁国时,一位鲁国人请求与他会面。然而,温伯雪子拒绝了这次邀请,因为据说当时的中原之士虽然精通礼仪和道德,但却不甚了解人心。
随后,当温伯雪子再次经过鲁国时,这个人又向他提出见面的请求。尽管如此,温伯雪子的态度也没有改变,他解释说:“我早就告诉过你,那些中原之士虽然懂得礼义,却缺乏对人的深刻理解。我相信这个人必有启示给我。”每次与这位客人相遇后,温伯雪子都会感慨不已。他曾对他的仆人坦白:“那位客人的举止和言辞都符合礼节,而且他所展现出的气质威严,如同龙虎一般不可抵挡。而且,他对我说话既恭敬又谦逊,就像儿子面对父亲;同时,他的教导又严厉如同父亲指导儿子,所以我总是感到慨叹。”
孔子的行为更是令人注目。当孔子亲眼见到温伯雪子的时候,没有开口,而是让他的学生问候。这让学生感到奇怪,他们询问孔子的沉默背后的原因。孔子は微笑着回答:“这样的人物,只要一眼看去,就能洞察到他们内心所蕴含的大道,不需要更多的话语来探讨。”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无论语言多么丰富,如果不能触及对方的心灵,那么它不过是一阵风而已。
因此,可以认为语言只是表达意志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如果能将意思准确无误地传达出去,即使用了很少的字,也足以达到沟通的目的。
标签: 道家七劫 、 太上感应篇原文全文 、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 道德经的原文及翻译 、 道家开悟的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