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语言如弘一法师指点迷津非说多而在于传意达悟

言语之贵,不在于多,而在于意达。《庄子·田子方》中,温伯雪子赴齐国途中寄宿鲁国,有人请求见面,温伯雪子拒绝说:“我听闻中原君子明于礼义而浅于知人心,我不愿见他。”后来再次住鲁国,该人又求见,温伯雪子则表示:“此人必有启示给我。”每次相见后,都感慨不已。其仆人问道:“何以每遇此客必入而慨叹?”温伯雪子回答:“我曾告你:中原之士明知礼义而疏忽人的心。我初次与这位客人相遇,他的举止行事恰似龙虎之气,其对我的规劝如儿对父恭顺,其教导如父对子的严厉,因此我感慨。”

孔子一看便知这个人的内心和志向,便默然不语。被询问时,孔子的弟子司马牛问道:“先生久欲见这般人物,却一言未发,为何?”孔曰:“如此者,用目视即知大道存焉,所以无需言语了。”孔子的与温伯雪子的相遇,不需要语言,就通过眼神洞悉对方的心思。这正好说明了:非多言之富,乃意达到位;那求见的人虽仪表整洁,但却不知晓温伯雪子的心思,无论多少次面谈,说多少话,都不过是空谈。

语言仅为传达意思的手段,而意思本身并不拘泥于语言。一旦意图明白,即可达到目的。在沟通艺术上,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它强调的是内容的精准传递,而非形式上的铺张浪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