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季昌,河东人南嶽總勝集云:汉州綿竹人也,家世皆以官顯。季昌自幼不好榮,不茹葷,衣常布素,酷好山水。一日遊青城,遂南如桃源,後遇正一先生司馬承禎於南嶽,授三洞經籙。研真窮妙,勤久不懈,故高真屢降,異香妙樂時聞於靜室中。
唐明皇召入禁掖,大喜,以恩寵優異尋即還山,上命賦詩贈序曰:練師志慕玄門栖心南嶽及登道錄忽然來辭願歸舊山以守虛白不違雅志且重精修若遇至人神藥時來城闕也。
诗曰:洞府修真客衡陽念舊居將成金闕要愿奉玉清書雲路三天近松溪萬籟虛猶宜傳祕訣來徃候仙輿。季昌甞撰道德玄樞,以總頤真妙注九真降聖觀復華蓋舊隱丹成一日忽謂曰祝融峰今夕有天真之會予被召當徃遂凌虛而去不復返後建凌虛宮。
田虛應道士田虛應者字良逸齊國人為性樸拙吐露無忌諱隋文帝開皇中侍親於攸縣以喧究遷南嶽躬耕於紫蓋峰以盡子職凡五十餘年母既去世乃遊五峰放志自適唐高宗龍朔中州牧田侯於嶽觀構降真堂以居之田千乘賚以粉壁所授上清大洞祕法自正一先生傳薛季昌季昌傳虛應既承道要涉歷雲水為友善者惟蔣含洪而已時呂渭楊馮皆使湖南甞就訪高論潭州旱祈之久不獲召虛應虛應髼髮弊衣至郡無言而雨自降又甞久雨不止郡守建壇于嶽觀亦默然岸幘而坐洎升壇即霽憲宗元和中東入天台不復出憲宗詔不起有歐陽平者道學亦高甞兄事之一夕夢三神人各持金爐自天而降若有所召密謂人曰二先生不久去矣我必繼之未幾果羽化蔣亦繼徃門達者三人栖瑤馮惟良香林陳寡言方瀛徐靈府馮惟良字雲翼相人也修道於衡嶽中宮與徐靈府陳寡言為煙蘿友香火之外瑟酒自娬久之一就降真堂師田虛應授三洞祕訣唐憲宗元和中東入天台會稀廉訪使元稹聞其風而悅之常造請方外事桐栢觀自正一先生完葺以來湮廢之久惟良乃再締構作上清閤降真堂白雲亭翛閑院復正一先生之迹以三洞之道行于江表憲宗詔 不赴即華林谷創栖瑤隱居 以止桃源、金陵常翛然獨徃累月一歸忽一日命湯沐浴冠簡降庭若有所對召須臾陞階遂化年九十傳授僅百數唯得其要馮惟良在
陳寡言道士陳寡言字大初越州暨陽人隱居於玉霄峰號曰華林天台科法,有闕遺者拾而補之居常以琴酒為貺每吟詠放情自任未曾加飾其山居詩曰醉臥茅堂不閉關覺來開眼見青山松花落處宿猿在麋鹿群群林際還又曰照水冰如鑑掃雪玉為塵何需問今古便是上皇人的
陈寡言雖補闕科教,而實則並非如此。他只传度劉介,他的弟子,只有一位,他就是刘处静。刘处静最初是一名儒生,但他后来辞去了官职,在婺州兰谿隐居,并师从陈寡言学习 道学。他在华林(陈寡言的住处)学习了二十年,对他的老师的 道学有了深刻的理解。当 陈 寡 言将身亡时,他对 刘 处 靜 说:“当盛我用布囊置石室中慎勿用木。”这意味着他希望自己的遗体不要使用木制棺材,而是用布袋包裹并埋在地下。这也是因为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自己身体上的纯净,从而达到真正的解脱状态。在他的最后几岁里,他继续与叶藏质和应夷节为朋友,一起生活在同一个地区,他们共同探讨着如何更好地实践他们的信仰。
徐灵府,又称默希子,是钱塘天目山的一位著名 道士。他本是一个通晓儒学的人,但后来选择了一条更加内省和纯洁的道路。在他的生活方式里,没有任何奢侈或浪费的地方,每个动作都是为了实现个人精神上的目标。他最喜欢的一件事情就是独处于自然界,与鸟儿、树木以及其他动物交流思想。虽然他没有直接参与政治活动,但是人们仍旧尊敬他,因为他们知道无论是在什么时候,无论是在哪种环境下,他都能保持一种超凡脱俗的心态。
标签: 道德经八十一章原文译文 、 道教经典经文大全 、 道德经81章全文及译文 、 人生修行经典格言 、 道家经典书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