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之作,以通人生真理。
世间诸问题,本质皆在虚妄之外,不见于相。若能超脱表象,见到本质,即是如来境界。执着于相,则难以洞察事物深层次,更无法解决心中迷雾与生活困惑。
世俗人士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以表象为真实,从而陷入错误的泥潭,无从自拔。而《道德经》中所言“上士闻道勤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即体现了这一点,上士能践行真理,中士怀疑不定,而下士嘲笑不解。
真正理解“道”的人,不拘泥于相,只有这样才能通达事物的根本。而世俗中的多数人却被束缚于“相”之内,对事情背后的本质一无所知,因而生出烦恼与痛苦。
《道德经》又云:“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这意味着那些明白了“ 道”的人,其智慧仿佛昏暗,其勇猛似退缩,其平坦如山巅,其高洁似谷底,其纯洁似污垢,其广阔似不足、其刚健似懒惰、其坚固如空虚。正因为这些都超出了世俗人的认知和理解,所以才显得如此神秘莫测。
因此,我们应抛弃一切偏见,不让自己的思想局限在某个“立场”或概念内部,因为一旦被限制,就会失去洞察事物本源的能力。这也是人类悲剧的根源,也是我们应当警醒的地方。在品味国学智慧时,让我们一起寻找那片超越凡人的天地,感受古人的文化韵味,看破红尘,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用不同的方式生活这段旅程。
标签: 被道教奉为的三大经典 、 大道至简无欲则刚什么意思 、 道德经1一81章全文解释下载 、 修仙悟道的经典句子 、 道德经全文无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