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遵循道家养生的原则中,饮食作为维持生命的根本,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孙思邈先生在其著作中提到,人们都知道饮食如何能养生,却不知道饮食失调也能害生,因此能够做到调理好使饮食恰到好处的,就是通晓医养而又善于未病先防使人们不生病的贤哲。
大凡是饮食所宜,无论四时八节,常要以温暖胃肠为宜。夏天天气虽然酷热,而腹胃肠道却阴寒凝重,所谓“伏阴在内”,尤应温暖食物为宜,也不可太过饱食,因为太饱则血行滞缓,脉络横解,肠道瘀堵形成痔疮。因此,又说,饮多则气机而上逆。
养性的方法是不能吃后就顺便趟下睡眠,也不能一天常坐着不运动,都能使气血凝滞而运行不畅,滋生百病。吃饱喝足之后,要用手抚摩脐腹几百遍,并仰起头来呼呵出入口气数百次,还要慢步缓行几百步,这是消导饮食的基本方法。
进餐之后即卧床休息,可使荣卫气血不能畅通,更易引发疾病,如肺痿、头痛、痞满等。此外,不应该深夜进餐,以免伤及脾胃;也不该特别饿时才吃饭或过分饱后再进餐,以免损伤脾胃和导致其他健康问题。
此外,还有关于酒类摄入的问题。在《黄帝内经》中指出:“酒之性苦,其味酸。”这意味着酒对人体有损害作用。如果过量摄入,将会造成身体虚弱、精力耗尽甚至危及生命。而且,在风大的地方坐卧,以及长时间频繁地冷水或冷茶可能会导致腰膝沉重和水肿消渴等症状。
总结来说,对待饮食应当恰当适量,不可贪多慎少。一旦忽视了这些原则,就可能因为缺乏正确的指导而落入错误的生活方式,从而遭受各种疾病侵袭,最终影响寿命。因此,我们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律,用心去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良好的健康状态。此外,对于药物同样需要谨慎使用,不可随意服用,以免产生副作用或加剧自身状况。而对于医者来说,更应首先了解患者的情况,然后根据情况采用合适的手段进行治疗。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一个简单但极其重要的人生目标:保持身心健康,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悠然自得。
标签: 道家学说创始人 、 道家学说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 道家呼吸吐纳法(完整版) 、 道教老祖师是谁 、 道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