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道教开山始祖张廉夫道家两鼻祖之首修身齐家养生致远

张廉夫,字静如,号乐山,江西瑞州府高乐县(今江西省高安县)人。生于汉文帝九年庚午七月初十(公元前171年),于汉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7年)参加科举,文学茂才一等,官至上大夫,时年22岁。后因得罪权要,弃职精研玄学,在终南山数载,并遨游天涯。张廉夫来崂山后,在今太清宫一带筑茅庵而居,以开山垦田自食其力,为道教修行者倾心向往。

在道教发展史上,不乏仕途上的佼佼者转入道门之士,如钟离权、吕岩、李哲玄及唐代光禄大夫张果、南宋武举王重阳等,其所为皆是对名利的超脱与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悟。在张廉夫所处时代,对玄学研究之风尤为盛行,他不仅在终南山修道,还云游四方,最终选择了崂山作为他的修行地。

在崂山期间,他率众建“三官庵”和“三清殿”,比汉武帝建明堂早45年,这些建筑成为了崂山地区人工建造的首座道教庙宇,因此被尊称为“开山始祖”。他不仅致力于建设,更积极推广各地经书典籍,使得崂山的道教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张廉夫曾多次回家乡鬼谷山潜修,但也频繁返回崂山。他以百岁高龄往返江湖,是当时难能可贵的人物。这份坚韧与毅力,让他成为了一代传奇人物。在他去世之后,他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力量的形象,以及一个由他奠定的强大的文化基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