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三老人传承中国非遗文化

我记得历史的渊源就像一条深邃的河流,早在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它就在龙市境内缓缓流淌着人类繁衍的足迹。渤海国曾在这里建都中京显德府,那是它全盛时期的一段辉煌岁月,因此和龙也被誉为千年古都。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地方,“三老人”这一独特的族曲艺形式逐渐成形并发展。

和龙市,是延边族人的聚居地,在这里,民间艺术传承与发展洋溢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公元1869年,当饥民们冒险越过边界来到清政府封禁之地垦荒创业时,“三老人”这一曲艺形式随着生产建设中的娱乐调侃逐步塑造完善。

1945年抗战结束后,庆祝活动频频举行,文艺演出尤为受欢迎,“三老人”以其独特风格——融合族曲艺唱谈、小丑戏(尔光代)、漫谈、幕间剧等元素,以颂扬民族精神为主,并赋予了新的内容和表演方式,使其迅速受到观众喜爱并广泛传播。

“三老人”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说书,以唱歌和表演辅助,用延边方言进行,这些地方色彩浓厚。通过三个不同类型的人物——进步、中间、落后——模拟争辩的情景,在笑声中赞美先进人物、新事物,同时批评错误思想、落后现象,并嘲笑敌对潮流。他们的话语朴实无华,但幽默诙谐,让人们在快乐中接受教育。

插科打诨不仅能缓解矛盾,还起到了教育作用。而那些简明易懂的小品词汇,更让它们成为容易学习且朗朗上口的声音艺术品。扮演角色既幽默又滑稽,不受年龄限制,有时候甚至年轻者更受欢迎。而各种奇异扮装,如男扮女装、女扮男装,更是增加了趣味性。

“三老人”的存在意义在于其定型化的人物形象和结构化的程式化,以及语言上的幽默感,这些都是典型的地方特色。保护这个非遗文化,对于完善延边族曲艺乃至全国少数民族曲 艺,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从1957年成立至今,和龙市艺术团一直致力于将“五老艺术”——包括“三老人”与“两口对唱”,以炕头小型舞台送戏下乡方式传承下去。“五老艺术”的传承已经经过5代,每代有新面孔加入,而2010年的那一刻,他们已经培养出了几十位接班人才。在2007年,“三 老人”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一份应得之荣,从此,它们的地位更加巩固。这一切,无疑是一段令人激动的心史,也是我个人的骄傲所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