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末年终,我便感到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召唤着我,催促着我去拜神祈福。这不仅是对传统的尊重,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然而,在众多神仙面前,我总会迷茫,不知道该向哪位神明许愿。
有人说,无论选择何为,都是为了众生的福祉;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只要心中有愿,就应向专管此事的神仙许愿。春节期间,全家老小都会齐聚道观,共同拜见那些被我们信仰了千年的神仙。有些人平日里并不信仰,但只要过节,他们就会带着求财和求健康的心意,前往财神爷和药王爷的殿堂。
我注意到,每当年底,这两个殿堂总是排起长队。我甚至看到,有些人为了争取第一炷香,他们一开门就奔向这两个地方,没有丝毫掩饰他们追求物质和健康的心情。有人说,我们中国人的信仰往往是功利性的,只要能帮到自己,他们就会好好供奉。但如果这些神仙忘记了自己的职责,这些人就会不满地离开或是愤怒地抗议。
这种现象并非问题出在信仰本身,而是在于人们看待信仰的问题。在道教中,烧香拜神,是一种表达正信正行的方式。而最根本的是相信,这意味着通过反思与忏悔,以明过错,以经典中的教化警醒自己,从而改变行为,并改变命运。这是一个从“信”到“行”的转变。如果只把给予神仙好的供品、逢年过节露个脸,那么得到法力的加持似乎很容易,但这不是源自内心深处的情感,而是一种交换思想,更像迷惑我们的思考方式。一旦迷失得越深,就会陷入胡乱拜神,最终无法得到想要的事情。一味追求短期内的大变化,却忽略了天道酬勤这一原则。不知是否因为我们已经失去了对自我的信念,即使再大的力量也无济于事。
道教设立财富与健康之类的职位,其目的是满足合理需求。所谓求财,就是以取之有道、用之有方;所谓求药,就是少私寡欲、心安是福。在这里,比干被供奉为财圣,因为他无心于物质,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精神上的富足。我常常觉得,我们只能看到没有达到多,还看不到手中拥有的东西才真实存在。
修行中的关键词之一就是一个“欲”字,如果总是被牵引走,你会发现越寻找越多,最终只能落得不得想要事情苦恼。而苦海无边,则指人们将自己投入到了欲望海洋中沉沦,一直到即将溺死时才后悔最初岸上美好的生活。道教有一种济世度人的传统,其宗旨就在于让人们以天子的功劳作为参照,用来反思自身,最终实现“苟日新,日日新”的结果。不论你去拜谁,都应该去掉妄念,让明白其智慧,并应用其中内容进入日常生活最后才能理解修行真正意义是什么。真正的一切都不是简单付钱买大奖,而只有付出为人类做贡献才能得到那份来自天堂慈悲的手掌相握。(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
标签: 道德经正版原文及译文 、 道家学派是讲什么的 、 无为避世四句话 、 比娑婆世界还惨的四个世界 、 心不死 道不生 欲不灭 道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