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智启民圣德光国思想道德法律基础观后感

【文子】10上仁5圣主利民诗解 题文诗:食者人本,民者国基。人君有情,上因天时,下尽地理,中用人力。群生遂长,万物蕃殖。春伐枯槁,夏收百果,秋蓄蔬食,冬取薪蒸,以为民资,不乏其用,不传其尸。先王之法,不掩群而取镺镸兆,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豺未祭兽,不通于野;獭未祭鱼,无水于网;鹰隼未击,无张罗网;草木未落,无斤斧入山林;昆虫未蛰,无火田;育孕不牧,无探鷇卵;鱼不长尺,无取之物;豕不期年,无食之物,是故万物之发,如蒸气出。先王真情适时修备富国利民,即非目见足行也欲利民者,不忘初心,将以自备。

老子曰:养生有常,有节度,而求无过,以成天道,则可以保身安宅矣。此乃古今治国之大原则也。

贪主暴君,其政必乱,其业必穷。而明君良将,则能以德治世,以礼怀众,用兵如神,用财如星,使百姓安居乐业,上下和谐,一切皆顺乎自然规律。此乃圣智启民、圣德光国的体现也。

然而,在当今社会,我们却常见到一些领导者,他们的行为与上述所言背道而驰,他们只知索要,但不知回报,只图一时的得益,而忽视了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和短视的,它会导致国家内部矛盾激化,最终可能引发大的动荡和灾难。

因此,我们必须学习古代圣人的智慧,从他们身上汲取营养,为我们的现代社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管理国家资源的时候,我们应该像古代明君一样,对待人民应该慈悲为怀,对待土地应该敬畏自然,对待财富应该公平合理,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生活带来的美好。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做,那么我们就能在这个世界上建立起一个更加稳定、繁荣、幸福的地方。这就是“仁”、“智”、“德”的意义所在,也是对后世的一份宝贵遗产。

标签: